宛医——李世珍

2017-06-06
来源:

宛医——李世珍


  一、生平与著作

  李世珍(1926~2005),教授、主任医师。河南南阳市安皋乡人。李氏针灸第四代传人。自幼随父行医,初中、高中假期间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行针指要歌、刺灸心法要诀等,高中毕业后随父行医。1952年考入卫生部针灸师资班,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南阳地区人民医院针灸科工作。1978年赴埃塞俄比亚参加国家援外医疗队。1980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先后担任中医科主任、针灸科主任、河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丶南阳中医学会理事长、针灸学会理事长、张仲景研究会常务理事、张仲景研究院副院长。1985年调入张仲景国医大学。任门诊部主任,附属医院院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针灸讲师团教授、首批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南阳市政协常委。1987年晋升为教授。

  李世珍教授在国内外杂志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科研成果两项,其学术见解收录在《中国针灸大全》、《针灸临证指南》、《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黄河医话》、《淮河医药文萃》等书中。著有《常用腧穴临床发挥》、《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祖传针灸常用处方》三部巨著,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先后被译为日文、韩文、英文版。

  针灸之学,理承《内》《难》,辨证论治,法出《伤寒》。李教授一生致力腧穴功能及配伍应用研究。为弘扬针灸之学,集数代人之经验,于临床五十载之实践,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脏腑气化作用为指导,对腧穴功能及配伍法则、功效主治及其与中药汤方的关系等进行全面探讨,并与脏腑的生理、病理、临床证型、辩证法则等密切地联系起来,整体治疗辩证取穴,进行系统的总结,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脏腑经络辩证论治理论体系,自成一家之说,为阐扬针灸辨证论治学术思想自辟一径。其学术成就:

   (一)启用脏腑学说,补充和完善了针灸指导理论之不足

  脏腑学说在针灸医学中一直未站主导地位,传统的针灸理论体系主要是建立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其治疗也是经络学说为指导,循经取穴为主(六版高校教材语),而李氏针灸理论体系除经络学说外,更主要的事建立在脏腑学说的基础上,其治疗是以脏腑学说为指导,整体治疗辩证论治。辩证是中医的精髓,传统针灸辨的是,李氏针灸辨的是;传统针灸注重的治疗,李氏针灸注重的论治。正是由于脏腑学说作为理论指导,临床上才能对腧学功能研究落在实处,才能使腧穴配伍处方学研究有了根基。其学术思想体现在《针灸临床辩证论治》一书中。

   (二)开创腧穴功能研究之先河

  腧穴是针灸的基础,传统的针灸中无腧穴功能,只有腧穴的作用,即某穴治某病,某病选某穴,对腧穴的认识也只是建立在经络学说和特定穴意义上的,而李氏针灸是建立在脏腑学说基础上对腧穴功能、穴若药效进行临床研究。例如三阴交穴,为妇科病症的常用穴、血证要穴,用补法具有补血养血之功效,凡需使用补血养血法则的都可选用;用泻法活血化瘀,具有(类似)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药物的功效。再如合谷穴,用补法有补气的作用,凡气虚诸证都可选用,具有补气固脱,益气固表、止汗、摄血等功效;用泻法具有发汗解表、清阳明气分之邪热等功效等等。

  腧穴功能研究,作为基础理论的研究,是对腧穴的一个新的认识,它不仅拓宽了腧穴主治范围,规范了腧穴运用的法则,临床作用有的放矢,不受某病选某穴,某穴治某病所局限,同时也对针灸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常用腧穴临床发挥》一书中。

   (三)针灸处方学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针灸处方学仍是一个空白。从《内》、《难》到《甲乙经》到《针灸大成》乃至各种针灸歌赋中所谓的针灸选穴配方,仅仅是建立在经络学说特定穴意义上的,单一的对病(症),即某某穴配伍治疗某某病,某某病选某某穴,这些并不能称之为正真意义上的处方或处方学。(包括近年出版的某些针灸处方配伍的书籍在内),传统针灸因其无脏腑学说为指导、腧穴功能为依据,所以只能成为对病对症的处方,即一症一方。而李氏针灸处方是以脏腑学说为指导,腧穴功能为基础,补泄手法为手段,通过临床对针灸处方配伍加减运用进行研究而形成的。例如:补合谷、三阴交补益气血,具有八珍汤的功效,凡属气血双亏八珍汤症候者都可选用之。再如:针补合谷、足三里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之功效),凡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之病症,如脱肛、胃下垂、久泄久痢、带下、脱证等都可加减用之。再如针取足三里、阴陵泉,施用先少泄后多补之法,健脾益气渗湿,凡属脾虚湿胜之参苓白术散证者如泄泻、水肿、带下等,都可选用之。

  李老说:针灸处方学作为一门学科,既要有方规又要又法度。以法组方,方证相对,方穴固定,以证选方。其腧穴功能、配伍后的功效主治与病机、证型必须相一致。作为针灸处方学的代表作主要体现在《祖传针灸常用处方》一书中。该书将为针灸处方学科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将为针灸医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阅读256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