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资讯
成绩查询
南阳市中医药信息网
个人中心
搜索
南阳市中医药信息网
文章详情
副标题
诗词版《伤寒论》113方全集
蔷薇猫
2019-01-27
来源:南阳市中医药信息网
诗词版《伤寒
论》113
方全集
蔷薇猫(原创)
余素爱诗词,及入岐黄之门,乃不自量力,因《伤寒论》之序,以诗词咏伤寒经方,上阙言症状,下阙语药效,小作注解,自桂枝汤始,至竹叶石膏汤止,共一百一十三方,次第为之。历寒暑,年余方成。自知才疏学浅,纰漏难免,还望诸杏林同好多多包涵。
1采桑子
桂枝汤
归来向晚风如许,薄汗沾衣。门掩柴扉,重重情思重重灰。
鲜妍十里迷桃李,掩映斜晖。翠色葳蕤,众鸟云山深处啼。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注解:
“风如许”,“薄汗沾衣”,言汗出恶风;“门掩柴扉”,心阳虚。
2采桑子
桂枝加葛根汤
鲲鹏此去欲展翅,项背难舒。江晚愁余,风吹薄汗几唏嘘。
扶摇正是排云上,万里何如?为我传书,日暖正照花色无。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儿儿,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注解:
“
项背难舒
”,
项背强儿儿状;“风吹薄汗”,言汗出而恶风。
3采桑子
桂枝汤加厚朴杏子
轻寒罗幕飞霜侵,不信多情。好梦频醒,每梦春衫闻咳声。
晓来对镜理双髻,树静风停。柳暗花明,云在青天水在瓶。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注解:
“轻寒罗幕飞霜侵”,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表未解也;“好梦频醒,每梦春衫闻咳声”,咳喘多作状。
4采桑子
桂枝加附子汤
风来梧叶怜摇落,几树惊秋。汗雨如愁,萧索披衣楼上楼。
小园昨夜秋风尽,淡月淹留。脉脉如钩,望极春愁不是愁。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注解:
“风来梧叶怜摇落”,“几树惊秋”,“萧索披衣”,恶风也;“汗雨如愁”,汗漏不止状。
5采桑子
桂枝去芍药汤
雾迷津渡伤怀日,欲挽强弓。墨满苍穹,拍岸惊涛卷转蓬。
金乌又照丹樨上,云敛晴空。红艳无穷,晓镜分明照绣栊。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注解:
“雾迷津渡伤怀日”心阳虚也;“墨满苍穹”,胸满状;“拍岸惊涛”,脉促。
6采桑子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浓云蔽日笙箫断,不见轩窗。莫道还乡,浪涌大江苦夜凉。
桃花影落覆清浅,掩映流光。青草池塘,醉里寻春树几行。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注解:
“浓云蔽日”,“不见轩窗”,心阳虚兼胸满;“浪涌大江”,言脉促;“苦夜凉”,微寒也。
7采桑子
桂枝麻黄各半汤
香腮尽染桃红色,不是酒浓。恼却春风,来去拂身四万虫。
待得薄汗轻衣透,游遍芳丛。洛城相逢,不如折花细雨中。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注解:
“
香腮尽染桃红色
”,
面有热色;“恼却春风”,仍恶风有表证,“来去拂身四万虫”,身痒也。“待得薄汗轻衣透”,“不如
折花细雨中”,得小汗出。
8采桑子
桂枝二麻黄一汤
露浓花瘦凝眸处,何事淹留。无意悠游,几度炎凉楼上愁。
一场雨过东风暖,重上山丘。远望汀洲,无尽长江天际流。
《伤寒论》原文: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注解:
“露浓花瘦”,汗未出透,“何事淹留”,邪仍在皮肤腠理;“几度炎凉”,言恶寒发热,一日再发,形如疟。“一场雨过”,汗出必解。
9采桑子
白虎加人参汤
苍龙逐日九万里,欲饮天河。远影婆娑,江水滔滔尽扬波。
无穷莲叶清风里,掩映初荷。难唱离歌,今夜长安夜露多。
《伤寒论》原文: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注解:
“苍龙逐日九万里”,言其热与渴,“欲饮天河”,大烦渴不解;“江水滔滔尽扬波”,言脉洪大。
10采桑子
桂枝二越婢一汤
柳丝无力东风隐,斜月帘栊。淡淡残红,花色晴岚有无中。
千山暮碧西泠路,芳意无穷。何处相逢,飞絮云天正濛濛。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注解:
“柳丝无力东风隐”,言脉微弱;“淡淡残红”,已入内化热,“花色晴岚有无中”,寒热均有,但热多寒少。
11采桑子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洞庭淼淼烟水阔,波浪难兴。我自怜卿,云梦蒸蒸炎热生。
一舟明灭巫山外,露冷天青。夜静风轻,卧看牵牛织女星。
《伤寒论》原文: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注解:
“洞庭淼淼烟水阔”,水液停聚;“波浪难兴”,小便不利;“云梦蒸蒸炎热生”,言翕翕发热。
12采桑子
甘草干姜汤
疏疏一树临摇落,欢意匆匆。寒食相逢,露冷楼台缥缈中。
几回花榭徘徊处,游遍芳丛。伊洛谁同,微雨归来翦翦风。
《伤寒论》原文: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注解:
“疏疏一树临摇落”,脚挛急状;“寒食相逢”,寒食节禁烟火,只吃冷食,冷食停聚于脾胃之间,言脾阳不运;“露冷楼台”,微恶寒。
13
采桑子
芍药甘草汤
一番弦断琵琶曲,客里须惊。弹破声声,虎兕刀枪指上听。
轻云蔽月游丝软,天与娉婷。烟水笼晴,落絮飞花满画屏。
《伤寒论》原文: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注解:
吉益东洞归纳本证为“拘挛急迫。”“一番弦断琵琶曲”,
筋脉失濡,故挛急;“
弹破声声,虎兕刀枪指上听
”,急迫之感;“挛急”系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引起;用甘草以生阳明之津,芍药以和太阴之液,甘酸化阴,故能补血,血得补,则肝不急而筋不挛。
14南歌子
葛根
汤
几几不展羽,项背未舒时。每逢风动自添衣,庭院深深将身藏帘帏。
薄汗轻衣透,露浓瘦花枝。入帘花瓣春睡已,梦里一曲新词酒一杯。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
葛根
汤主之。
注解
:
“几几羽不展,项背未舒时”,项背强几几;“每逢风动自添衣”,恶风。
15
南歌子
葛根
加
半夏
汤
项背应不展,日暖苦匆匆。水亭烟榭昨夜风,俯身一弯新月碎水中。
帘外花如雪,携手游芳丛。可怜相看雨濛濛,枝头浅浅深深别样红。
伤寒论原文: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
葛根
加
半夏
汤主之。
注解
:
“项背应不展,日暖苦匆匆”,太阳病仍在,项背不舒且恶寒;“水亭烟榭昨夜风”,言病之所起是因为外感风寒;“俯身一弯新月碎水中”,呕吐故。
16南歌子
葛根黄芩黄连
汤
六月池塘见,湿蒸草亦知。几别芳丛惊黄鹂,自是春潮带雨晚来急。
九溪烟树里,微风弈新棋。日长闲坐总相宜,何处飞来一双鹊踏枝。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
桂枝
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芩黄连
汤主之。
注解
:
“六月池塘”,有湿热;“春潮带雨晚来急”,下利急迫;“几别花丛惊黄鹂”,下利屡屡不止。
17南歌子
麻黄
汤
热色连朱阁,寒鸦喘夕阳。身痛如何理晨妆,吹乱一枝清影在寒窗。
轻汗透罗衣,纱橱日影长。谁携清风入画堂,不防终日于此共徜徉。
伤寒论原文
: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麻黄
汤主之。
注解
:
“热色连朱阁”,发热;“寒鸦”、“寒窗”,言受寒;“喘夕阳”,咳喘;“身痛如何理晨妆”,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吹乱一枝清影”,恶风。
18南歌子
大青龙汤
浓云愁永昼,烈日耀眼明。车殆马渴远梅青,恨不推得画上净瓶倾。
飞龙天上来,骤雨易阴晴。解鞍少辔缓缓行,弹指仿佛清凉是秋声。
伤寒论原文: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注解
:
“浓云愁永昼”,不汗出;“烈日耀眼明”,身有高热;“车殆马渴远梅青”,口渴;“恨不推得画上净瓶倾”,烦躁与口渴。
19南歌子
小青龙汤
咳喘不得卧,倚息难成语。心下寒潭深几许,夜来残月照影正愁予。
枝头暗香轻,饮化江南雨。此去落花驰马处,
当时万缕千丝风前舞。
伤寒论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注解
:
“心下寒潭深几许”,心下有水气故;“因风起”,外受表寒;“咳喘不得卧,倚息难成语”,或咳或喘。
20南歌子
干姜附子
汤
倾杯东篱下,乱足踏落英。冷雨秋风几飘零,静卧碧纱帐里负娉婷。
暖阳复照还,江头观潮平。负手看花缓缓行,回首远鸿飞处入青冥。
伤寒论原文: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
干姜附子
汤主之。
注解
:
“倾杯东篱下,乱足踏落英”,昼日烦躁故;“冷雨秋风几飘零”,寒在内;“静卧碧纱帐里负娉婷”,夜而安静也。
21南歌子
桂枝
加芍药
生姜
各一两
人参
三两新加汤
吹来欲摇落,悬丝夜夜心。行不得也泪沾襟,风露一逢余恨到如今。
千山明月夜,照见入深林。情关深处付瑶琴,记取那年那月醉花阴。
伤寒论原文: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
桂枝
加芍药
生姜
各一两
人参
三两新加汤主之。
注解
:
“吹来欲摇落,悬丝夜夜心”,久虚;“行不得也”,身痛;“风露一逢余恨到如今”,有外感及表证。
22南歌子
麻黄
杏仁
甘草石膏
汤
吴牛喘月急,淋漓汗未止。
陇头
觅得草枯死,却如田单举火燎未已。
云过天青色,清凉忽如洗。无事独坐幽篁里,安得壮士长倾天河水。
伤寒论原文:
发汗后,不可更行
桂枝
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
麻黄
杏仁
甘草石膏
汤。
注解
:
“吴牛喘月急,淋漓汗未止”,汗出而喘;“陇头觅得草枯死”,口渴;“田单举火燎未已”,邪热壅肺。
23南歌子
桂枝甘草
汤
西子但颦眉,捧心半掩门。乱山何处乱世身,翠袖单寒萧瑟对晨昏。
吴越春秋远,五湖不染尘。泛舟碧波觅行云,一曲清歌一番点绛唇。
伤寒论原文: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甘草
汤主之
注解
:
“颦眉”,“捧心”者,言叉手自冒心,欲得按;“乱山何处乱世身”,心下悸。“翠袖单寒”,心阳虚故。
24南歌子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汤
无边寒流水,奔腾欲凌心。翻卷巨浪分并禽,小舟跌宕何处觅琴音。
俄顷红日出,指上听龙吟。折花不惧晓寒侵,留待插向鬓边步江浔。
伤寒论原文: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汤主之。
注解
:
“无边寒流水,奔腾欲凌心”,“翻卷巨浪”心阳虚,下焦水邪上冲,作奔豚;“小舟跌宕”,脐下悸。
25南歌子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
汤
花繁压枝低,千朵万朵盈。应愁
晻晻日欲暝,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向晚都摘去,对月倚锦屏。寄他将赠董双成,梦里栩然蝴蝶掌上轻。
伤寒论原文:
发汗后,腹胀满者,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
汤主之。
注解
:
“花繁压枝低,千朵万朵盈”,腹胀满状;“
晻晻日欲暝
”,“寒声”,脾阳不足;“云深”,水湿内留,湿聚为痰;“无雁影”痰湿阻隔,气机不畅。
26临江仙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
摇摇如在水中央,天地自是茫茫。一泓寒月照背凉,子规寂寥,有露凝为霜。
暄风旭日袅花枝,宛转无比春光。此去逍遥别三江,白云悠悠,送我归帝乡。
伤寒论原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
注解:
“摇摇如在水中央,天地自是茫茫”,言头眩;“一泓寒月照背凉”,寒饮停留故。
27临江仙
芍药甘草附子汤
一层秋雨愁上愁,垂帘欲近红炉。幽窗冷雨一灯孤。小字难书,非关手生疏。
杏花明月相逢处,云暖风轻当初。镜里香尘伴珊瑚。眉间深浅,笑问入时无。
伤寒论原文: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注解:
“
一层秋雨愁上愁
”
,言发汗后,病不解;“垂帘欲近红炉”,“幽窗冷雨”,言恶寒;“小字难书,非关手生疏”,阴血不足,阳气虚弱,筋脉既不得阴血滋养,又不得阳气温煦,故关节屈伸不利。
2
8
临江仙
茯苓四逆汤
冷雨敲窗几飘零,消得烛灭尊前。草木凝秋岁更寒,长风乱耳,直欲倚危栏。
炉香闲袅轻烟淡,沉香亭畔回鸾。何当会饮花满园,一枝红艳,采来伴双鬟。
伤寒论原文: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注解:
“冷雨敲窗几飘零”,恶寒;“消得烛灭尊前”,心阳虚,脉微欲绝;“草木凝秋岁更寒,长风乱耳,直欲倚危栏”,阴阳两虚、虚阳浮越而烦躁,四肢厥冷,脱象备也。
此方回阳救阴,阴阳双补,待阳回津复,坎离既济,则烦躁自除,万不能清热除烦,以寒治寒,否则,残阳游冰,祸不旋踵。
29临江仙
调胃承气汤
烈焰西来袭长安,烧地户燎天关。老君今日正炼丹,火龙鏖战,赤壁共田单。
如今只作等闲看,清凉月色照还。花雨知从第几天,一声寒磬,风马停经幡。
伤寒论原文: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注解
:
“烈焰西来袭长安”,长安又名西安,烈焰又西来,西方应阳明燥金,意为邪热在阳明。“烧地户燎天关”,极言热邪之盛;“老君今日正炼丹”,热邪闷于胃肠不得透发。调胃承气汤清胃中结热,使胃气和降。
30临江仙
五苓散
一片死水无微澜,沉沉环绕孤帆。千杯饮罢欲何言,当是东风,不与水潺湲。
待到袅袅青萍动,还作淡淡烟看。此去放船共长天,吴山留顾,谁曾伴南轩?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注解:
“一片死水无微澜,沉沉环绕孤帆”,小便不利,“当是东风,不与水潺湲”,小肠火力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千杯饮罢欲何言”,极言消渴。
31临江仙
茯苓甘草汤
瞿塘五月足风波,滟滪猿声愁渡。白帝看雨人空伫,素手微凉,思随波心舞。
水调声长醉里听,月夕花朝来去。初晴携手谁解语,芳尘凝榭,鸣鸠嬉庭树。
伤寒论原文: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
茯苓甘草
汤主之。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注解:
“瞿塘五月足风波,滟滪猿声愁渡”,言水停中焦、大水泛滥之状;“素手微凉”,厥状;“思随波心舞”,心下悸。水邪阻遏中焦,使阳气不能外达,遂四肢不温。法当茯苓甘草汤温胃化饮。
32临江仙
栀子豉汤
日长起坐不得卧,撕扇自难解颐。打起黄莺休要啼,远山难画,深深敛娥眉。
忽如清风行松间,淡淡留人斜晖。独步江畔风细细,却笑那年,当时何人痴?
伤寒论原文: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注解:
“日长起坐不得卧”,虚烦不得眠。“撕扇”,“打起黄莺”,反复颠倒;“远山难画,深深敛娥眉”,余热留扰胸膈与胃,故见心中懊憹。
33临江仙
栀子甘草豉汤
樱桃落尽春归去,无心凝睇新荷。恼人天气朱颜酡,王孙不至,谁唱大风歌。
别巷清凉黄昏后,低头浅画双娥。横笛正是夜婆娑,花影扶摇,幽思蔓绿萝。
伤寒论原文: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注解
:
“樱桃落尽春归去,无心凝睇新荷”,描绘初夏时节,指微热;“恼人天气朱颜酡”,余热留扰,心中懊憹;“王孙不至,谁唱大风歌”,少气、气虚。
34临江仙
栀子生姜豉汤
永昼迟迟夏日长,不得香梦沉酣。狼藉杯盘青梅酸,江楼残月,尽乱深深潭。
如今认取长安道,牵马同入终南。此心闲处倚高岩,无边风过,烟水映碧岚。
伤寒论原文: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注解:
“永昼迟迟夏日长”,微热淹留;“不得香梦沉酣”,虚烦不得眠;“狼藉杯盘”,言反复颠倒,心中懊憹;“尽乱深深潭”,呕也。
35临江仙
栀子厚朴汤
欲说卧去复坐起,苦夏又是愁予。深院徘徊意何如,浓荫匝地,还共落英俱。
一番细雨初弦月,烟波池上芙蕖。花深迷路归来无,第四桥边,遗我双鲤鱼。
伤寒论原文: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注解:
“欲说卧去复坐起”,卧起不安;“苦夏又是愁予”,邪热淹留;“深院徘徊意何如”,心烦;“浓荫匝地”,腹满。
36临江仙
栀子干姜汤
日照碣石火云绕,一片烦愁酒浇。夜来冷月悬九霄,照见寒土,风雨又飘摇。
欹枕听松万海潮,猿鹤山中故交。此去林泉步逍遥,直把闲愁,轻掷向芭蕉。
伤寒论原文: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注解:
“日照碣石火云绕”,身热不去;“一片烦愁酒浇”,心烦;“夜来冷月悬九霄,照见寒土”,中焦有寒;“风雨又飘摇”,大便溏泄。本证病机为表热未解而大下之,中阳被伤,或素日脾胃虚寒复感冒发热。临床可见服用凉药,心烦减轻而便溏加重;服用热药,便溏见轻而心烦加重,具有喜冷而又不敢食之矛盾现象。
方中栀子苦寒,清胸中之热以治心烦,干姜辛温,温脾胃之阳以治便溏,上清胸膈之热,下温胃肠之寒,寒温并用,各司其职而功成。
37
临江仙
禹余粮
丸
枝上露添昨夜雨,落花乱舞纷纷。阶前愁杀葬花人。晓来红湿处,野火尚如焚。
何事碧窗新睡觉,胭脂梦里罗裙。几分流水付香尘。清风如有意,忧乐共晨昏。
《伤寒论》原文: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
痛,与
禹余粮
丸。
注解:
“
枝上露添昨夜雨
”
,
指对平时多汗之“汗家”强发其汗,使其汗上加汗;“
落花乱舞纷纷”,“阶前愁杀葬花人
”,发汗后精神不能自主,恍惚心乱;“
晓来红湿处,野火尚如焚
”,汗为心之液,心主血,强发汗后心液受损造成心阴虚,心又与小肠互为表里,心阴虚导致小肠阴虚生热,就会出现“小便已,阴痛”。“红湿处”,小便已状;“野火”极言其热,“如焚”极言其痛。
38临江仙
真武汤
汤汤洪水方割去,荡荡怀山襄陵。片云孤雁愁飘零,振振舟摇,寄身如浮萍。
阶前轻风动帘影,烟花片片早樱。凭栏日薄望长亭,碧空向晚,鹧鸪几声听。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注解:
“汤汤洪水方割去,荡荡怀山襄陵”,水邪泛滥;“片云孤雁愁飘零,振振舟摇,寄身如浮萍”,言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
39醉花阴
四逆汤
衾枕触指如染霜,疑是雪满床。一点烛欲尽,永夜茫茫,冷侵素娥窗。
花讯来时共晓光,红艳露凝香。画屏金鹧鸪,蕊珠宫里,对镜理晨妆。
伤寒论原文: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注解
:
“衾枕触指如染霜,疑是雪满床”,手足厥冷;“一点烛欲尽,永夜茫茫”,脉微欲绝;“冷侵素娥窗”,阳气虚衰之极。
40醉花阴
小柴胡汤
乍暖还寒未尽时,新来愁添衣。胸臆难直抒,玉粒金莼,尊前欲迟迟。
杏花影里新折枝,罗裙蹁跹飞。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还应彼此知。
伤寒论原文: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
“乍暖还寒未尽时,新来愁添衣。”往来寒热;“胸臆难直抒”,胸胁胀满;“玉粒金莼,尊前欲迟迟”,默默不欲饮食。《红楼梦》中有“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之句。
41醉花阴
小建中汤
恹恹消得今如昨,一番欢情薄。画堂花谢尽,乱红飞去,几转秋千索。
白玉堂前任行乐,杯中须同酌。把酒莫停歌,醉眠朱阁,梦桥边红药。
伤寒论原文: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注解:
“恹恹消得今如昨,一番欢情薄”,阴阳两虚,面色无华,心中悸而烦;“画堂花谢尽,乱红飞去”,营血亏虚;“几转秋千索”,腹中拘急疼痛,如索之转紧。虚人伤寒建其中,小建中汤益阴和阳,用之可使中气强健,故下阙有“任行乐”之语。
42醉花阴
大柴胡汤
忽成酷暑忽成秋,掷衣下重楼。瘦柏消残翠,温泉水沸,草枯百花洲。
斜风细雨自悠游,天际系归舟。飞絮落花时,客程几许,枝头东风柔。
伤寒论原文: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注解:
“忽成酷暑忽成秋”,往来寒热;“掷衣下重楼”,心情烦闷;“瘦柏消残翠”,柏乃木,翠色亦五行属木,主病在少阳;“草枯百花洲”,热结阳明;“温泉水沸”,脉弦数有力。大柴胡汤为表里双解剂,治疗少阳阳明合病,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
43醉花阴
柴胡加芒硝汤
洛城紫陌又黄昏,烟光映红云。蜂腰桥开遍,丛丛深色,风过委香尘。
任是无情也动人,夜来传清芬。起就月中看,香雾空蒙,白衣旧芳痕。
伤寒论原文: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注解:
“洛城紫陌又黄昏,烟光染红云”,日晡所发潮热;“蜂腰桥开遍”,两胁涨满不通;“丛丛深色,风过委香尘”,胸胁满而呕。本方量小,为小柴胡剂量一半另加芒硝,为和解兼清里之轻剂,但一样可泻下去热,故“任是无情也动人”。
44醉花阴
桃核承气汤
一日吹尽长安花,罡风乱如麻。红叶坠热池,塘边老蛙,醉步舞琵琶。
夜来闲散好生涯,微凉透窗纱。垂柳应无恙,秋风镜里,又暗换年华。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注解
:
“红叶坠热池”,血热互结;“塘边老蛙,醉步舞琵琶”,其人如狂;“罡风乱如麻”,少腹急结。
45醉花阴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耿耿夜长倚危阑,一箭破月穿。空中闻人语,但与倾谈,欲行空长叹。
平明驰马入邯郸,梦在黄粱间。蓬莱山门去,但扫落花,不作俗世看。
伤寒论原文: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注解:
柴龙牡证,得之者阴阳乖逆,浊邪填膈,神明内乱,治节不行。“耿耿夜长倚危阑”,失眠;“一箭破月穿”,形容惊悸状;“空中闻人语,但与倾谈”,谵语;“欲行空长叹”,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下阙化用邯郸梦之典故,有黄粱一梦,意即不再失眠;黄粱梦醒后,经吕洞宾点化,卢生大彻大悟,去往蓬莱山门扫落花,意为转侧自利,心神有归。
46醉花阴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野火一去连荒原,不见墟里烟。按剑心飞扬,楼船夜渡,白刃凝霜寒。
客中忘却榆塞事,教儿诵花间。树阴荡瑶瑟,月色初上,几回照边关?
伤寒论原文: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注解:
“野火一去连荒原”,医以火迫劫之;“不见墟里烟”,亡阳中寒;“按剑心飞扬,楼船夜渡”,惊狂、卧起不安;“白刃凝霜寒”,内有寒邪,阳虚生痰蒙遏心神。此方为补心阳,散寒邪,镇惊祛痰之方。
47醉花阴
桂枝加桂汤
秋灯如豆茜纱窗,那堪秋风狂。白雨来何速,泪烛摇摇,一室一衾凉。
今夜抚琴发清商,月轮出东方。斜临户牖懒,回照阶墀,素影映流光。
伤寒论原文: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注解:
奔豚发作,皆因心阳虚於上,坐镇无权,下焦肾之阴邪得以上冲。“秋灯如豆”,心阳虚,“那堪秋风狂”、“白雨来何速”,气从少腹上冲心;“泪烛摇摇”,心阳虚损被阴邪冲击;“一室一衾凉”,
阳虚寒逆。桂枝加桂汤助心阳,伐阴降冲。
48醉花阴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烛影摇摇夜阑珊,枝头杏花寒。开卷令人愁,掷笔向隅,揽镜晚妆残。
夜来开户临西园,清光影团团。今日报芳信,燕子来时,不必唱阳关。
伤寒论原文: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注解:
“烛影摇摇夜阑珊”,心阳虚;“枝头杏花寒”,外有表寒;“开卷令人愁,掷笔向隅”,烦躁不安;“揽镜晚妆残”,汗出多,内亡津液,里热上扰。
49醉花阴
抵当汤
雨横风狂三月暮,烽火扬州路。落花成香丘,紫黯红愁,寂寞销庭树。
何当天涯停羁旅,把离愁重诉。好天良夜里,和月细看,柳丝千万缕。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注解:
“雨横风狂三月暮”,太阳病蓄血重证,其人发狂;“烽火扬州路”,热在下焦;“落花成香丘”,少腹鞕满;“紫黯红愁”,瘀血存内,其人舌质紫或有瘀斑。
50醉花阴
抵当丸
拥红堆雪新雨后,地衣铺红绉。无情恨永夜,落花深处,憔悴新来瘦。
参差曲陌谁奉帚,洞天清无垢。风露凝潇湘,约得闲愁,小园香径候。
伤寒论原文: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注解:
“拥红堆雪新雨后,地衣铺红绉”,有瘀血,但瘀成形而势缓;“无情恨永夜,落花深处”,少腹满。
51西江月
大陷胸丸
凭肩不成转侧,回睇只余沉思。庭院深深帘幕知,画堂清风无计。
且听歌吹徐徐,长舒广袖依依。日光穿树晓烟低,直上青云展翅。
伤寒论原文
: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
注解
:
“凭肩不成转侧,回睇只余沉思”,项亦强,如柔痓状;“庭院深深帘幕知,画堂清风无计”,结胸痞满。
52西江月
大陷胸汤
长缨难缚千骑,野马踏破愁肠。巨石横亘断长江,五内翻腾热浪。
昨夜一场大梦,今宵几度秋凉。负手谁与共流光,曾记浅酌低唱。
伤寒论原文: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注解:
“长缨难缚千骑”脉紧;“野马踏破愁肠”,心下至腹皆痛;“巨石横亘断长江”,按之石鞕,不可近;“五内翻腾热浪”,结胸热实,水结胸腹。
53西江月
小陷胸汤
捧心更增眉蹙,彷徨颠倒扶床。徘徊池上如探汤,自是不堪俯仰。
盈盈月华如练,点点残灯似霜。星汉东流夜未央,照我眉间心上。
伤寒论原文: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注解:
“捧心更增眉蹙”,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彷徨颠倒扶床”,
“
自是不堪俯仰
”,胸脘痞闷;“
徘徊池上如探汤
”,痰热互结。
54西江月
三物小白散
北风吹落片片,飞霜冷浸衣单。雪拥蓝关马不前,堪怜行人路远。
曾记水晶帘动,暗香浮动小园。倾尽流霞映南轩,留与花间相看。
伤寒论原文: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注解:
“北风吹落片片,飞霜冷浸衣单”,一片寒象;“雪拥蓝关马不前,堪怜行人路远”,寒实结胸状;寒湿结胸,寒痰凝结,没有热证,纯粹寒湿,与三物小白散。
55西江月
文蛤散
一番炎热未远,冷雨冰封去来。长门深锁尽苍苔,心知千杯无解。
轻纨小扇幽兰,向晚独坐书斋。为谁零落为谁开,淡月微云不改。
伤寒论原文: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
注解:
“
一番炎热未远,冷雨冰封去来
”,
病在阳,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长门深锁尽苍苔”,肉上粟起;“心知千杯无解”,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此热结在皮肤肌肉之中,不在胃口,故欲饮而不渴。
56西江月
柴胡桂枝汤
花时往事谁忆,如今折花为难。罗衾不耐五更寒,何况相思梦短。
却道海棠依旧,向晚红妆遥看。拟图一醉且贪欢,同此东风庭院。
伤寒论原文: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注解:
柴胡桂枝汤主治少阳兼表之证,“花时往事谁忆,如今折花为难。
”
支节烦疼,寒热往来;“罗衾不耐五更寒”,外感风寒,外证未去;“何况相思梦短”,心下支结。
57西江月
柴胡桂枝干姜汤
青楼薄幸名存,黄连入酒谁尝。举头望月月如霜,不堪浅酌低唱。
天地同为逆旅,他乡原是故乡。醉罢三万六千场,再道别来无恙。
伤寒论原文: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注解:
柴胡桂枝干姜汤以胆热脾寒为辩证眼目,是为少阳兼太阴之证。“黄连入酒谁尝”,口渴想喝水,胆热口苦;“举头望月月如霜,不堪浅酌低唱”,脾寒为病,影响“脾在声为歌”。
58西江月
半夏泻心汤
闲窗深锁永昼,笛声难散浓愁。月寒日暖共淹留,难分天高地厚。
纱帐梅花梦觉,一叶正是知秋。竹西歌吹过扬州,还问故人在否?
伤寒论原文: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注解: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闲窗深锁永昼,笛声难散浓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月寒日暖共淹留,难分天高地厚”,中气虚弱,寒热错杂。
59西江月
十枣汤
一夜雨涨秋池,柳岸肆意汪洋。扁舟飘零水中央,欲渡愁损双桨。
须臾浮生已远,唯余梦里茫茫。月光照我地上霜,今夜阳关谁唱。
伤寒论原文: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注解:
十枣汤具有攻逐水饮之功效,“一夜雨涨秋池,柳岸肆意汪洋”,形容水饮肆虐,对四周的人体组织产生或大或小的压力,或造成疼痛,或产生痞满;“扁舟飘零水中央,欲渡愁损双桨”,水饮壅盛于里,停于胸胁。
60西江月
大黄黄连泻心汤
忽如野火燔灼,狂风此地回旋。草枯鹰死遍荒原,王孙归来长叹。
烟雨染得新绿,风过又怜衣单。快马送我过千山,数声羌笛向晚。
伤寒论原文: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注解:
本证为热痞证,由无形邪热结于心下,气窒不通而成。
“忽如野火燔灼”,邪热肆虐;“狂风此地回旋”,心下痞,按之濡,非有形之痞,
临床以心下痞满为特征,因无实物结聚,故按之不硬不痛,此痞如狂风回旋,无形无实,但的确存在
;“草枯鹰死遍荒原”,极言其热,临床表现于心烦特甚,心情急躁易怒,口渴舌红,脉数而有力等证。
61西江月
附子泻心汤
江北江南断绝,秋风秋雨淹留。一剑霜寒白苹洲,断墙残垣焦柳。
梦里清商几度,疏狂酒令诗筹。十年流水自悠悠,当时浮云别后。
伤寒论原文: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注解:
本证为热痞兼表阳不足,
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
江北江南断绝
”,痞满不通状;“
秋风秋雨淹留
”汗出恶风;“
一剑霜寒白苹洲
”,恶寒;“
断墙残垣焦柳
”,热结于胃或上焦有热。
62西江月
生姜泻心汤
洞中难分日月,一泓寒水烟笼。雷声乱耳声隆隆,或曰暑热相送。
凉风起自天末,江上漫卷飞蓬。人去坐觉长安空,零落秋声入梦。
伤寒论原文: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注解:
“洞中难分日月”,中气运行不健,胃中不和,心下痞鞕;“一泓寒水烟笼”,水气漫溢;“雷声乱耳声隆隆”,腹中雷鸣;“或曰暑热相送”,与前文之“寒水”对应,指寒热错杂,相火散漫。
63蝶恋花
甘草泻心汤
从前幽怨应无数。兰舟凝滞,中流自容与。檐下听雨不绝缕,气蒸云梦热几许?
一番秋凉又暗度。广泽明月,照我洞庭树。回眸燕子穿帘处,几点疏星映朱户。
伤寒论原文: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注解:
“从前幽怨应无数”,气机不利,精神忧郁,干呕心烦;“兰舟凝滞”,谷不化;“中流自容与”,痞满不通状,如楚辞《涉江》“
船容与而不
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檐下听雨不绝缕”,肠中有寒,“下利日数十行”;“气蒸云梦热几许”,从本方之药物配伍分析,患者必为先脾胃气虚,中焦水饮积聚,久郁化热,热又蒸水,胃中有热,遂成湿热之证。
64蝶恋花
赤石脂禹余粮汤
雨脚如麻无断绝。春色犹记,倏忽已九月。忆昔穿花多少蝶,化入泥中作枯叶。
幽篁深处琴声歇。满枝风露,当时和香撷。杯酒残灯几明灭,忍向别离填新阕。
伤寒论原文
: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注解:
“
雨脚如麻无断绝
”
,形容久泄,久痢,肠滑不能收摄。“
春色犹记,倏忽已九月
”,言时间之长。“
忆昔穿花多少蝶,化入泥中作枯叶
”,形容脾肾阳衰,寒湿中阻,络脉不固,统摄无权,以致大肠滑脱不禁。
65蝶恋花
旋覆代赭汤
野马尘埃无绝缕。大块难测,只有风无住。自知天地皆逆旅,人间没个安排处。
琼筵坐花观碧树。飞觞醉月,秉烛游且舞。浅歌短酒纵解语,浮生若梦欢几许?。
伤寒论原文: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注解
:
“野马尘埃无绝缕”,《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意思是说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互吹拂的结果,用在此处表示噫气不除。“大块难测,只有风无住”,《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成玄英疏:“大块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大块难测”,胃气虚弱,“风无住”,噫气不除。“人间没个安排处”,胃气虚弱,中焦一片混乱,如反胃呕逆等。
66蝶恋花
桂枝人参汤
鹦鹉杯深君莫诉。夜夜清寒,尽冷池边树。阶前点滴正愁予,不堪零落花如许。
最是茫茫烟水路。轻愁万缕,和风参差舞。唤得明月今休去,夜夜照我徘徊处。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注解:
“
夜夜清寒,尽冷池边树
”,
外证未除;
“
鹦鹉杯深君莫诉
”,
数下之,以致中焦虚寒;“阶前点滴正愁予,不堪零落花如许”,下利不止。
67蝶恋花
瓜蒂散
波涛漫卷如橐龠。鱼龙悲啸,孤亭凌喷薄。蝉烦鸣转声皆恶,昏鸦聒噪饥不啄。
急雪飞下群阴剥。万里倾瀑,惊起双铜雀。李白醉醒还如昨,呼儿将酒须行乐。
伤寒论原文: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注解:
“
波涛漫卷如橐龠
”,
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胸中痞鞕;“鱼龙悲啸,孤亭凌喷薄”,气上冲咽喉;“蝉烦鸣转声皆恶,昏鸦聒噪饥不啄”,胸中痞硬,懊憹不安,欲吐不出;“急雪飞下群阴剥。万里倾瀑,惊起双铜雀”,
意指治当因势利导,遵《素问·至真要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以涌吐之法治疗;“李白醉醒还如昨,呼儿将酒须行乐”,形容涌吐之后的轻松愉快感。
68蝶恋花
黄芩汤
重重帘幕密几许。无边乱红,扑过秋千去。炉烟未熄已愁予,更恼沾衣潇潇雨。
一番清风拂庭树。月色正照,竹柏影中路。折枝犹带枝上露,落花深处人空伫。
伤寒论原文: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
注解:
“
重重帘幕密几许
”,
胸胁涨满,身热;“无边乱红,扑过秋千去
”,
下利不已,里急后重;“炉烟未熄已愁予,更恼沾衣潇潇雨”,有湿热。
69蝶恋花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永昼浓云吹不散。阶前坐愁,低头残红乱。客里寻春春已远,余英落尽青苔院。
独倚回廊听弦管。好风淡月,花间初识面。阑干几度闲倚遍,心事又共蓬山远。
伤寒论原文: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注解:
“
永昼浓云吹不散
”,
少阳有邪
,
胆气郁而不疏,疏泄不利,气机不畅,最易横犯胃肠,上逆于胃则呕吐,下迫于肠则下利。“阶前坐愁,低头残红乱”,呕吐状;“客里寻春春已远”,春远夏已至,有邪热;“余英落尽青苔院”,下利不止。
70蝶恋花
黄连汤
长安一去音尘绝。客里销魂,踏破寒潭缺。梦断五更心欲折,长夜漫漫何由彻。
小舟如芥月如玦。往来皆白,湖心亭看雪。云天山水同皎洁,红泥火炉酒正热。
伤寒论原文: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注解:
原文中的“胸中有热”并不是指胸中发热,而多指烦躁、心悸、失眠等,故“长安一去音尘绝”,“梦断五更心欲折”,“长夜漫漫何由彻”;“客里销魂,踏破寒潭缺”,胃肠中有邪气,寒气凝滞,腹中痛。“小舟如芥月如玦。往来皆白,湖心亭看雪”,“云天山水同皎洁”,症状消去,心中宁静;“红泥火炉酒正热”,胃肠中寒气已除。
71蝶恋花
桂枝附子汤
宝瑟泠泠人空伫。琴丝弦断,周郎不能顾。风摇梧桐兼细雨,点点滴滴正愁予。
秉烛照花回首处。月光如水,玲珑穿朱户。今夜独怜横塘路,六曲阑干偎碧树。
伤寒论原文: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注解
:
“宝瑟泠泠人空伫”,“风摇梧桐兼细雨”,表阳已虚,风湿内盛相搏,脉浮虚;“琴丝弦断,周郎不能顾”,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点点滴滴正愁予”,脉涩。
72蝶恋花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朮汤
密云不雨愁夜永。层层深叠,满地梧桐影。可怜秋露湿幽径,何以行行复行行。
水调初成客里听。持酒看月,往事空记省。待到洛城花掩映,应是风与人初定。
伤寒论原文: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鞕,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汤主之。
注解
: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为湿邪偏胜,其大便坚,小便自利乃风去湿存,湿留皮中,或湿重困脾,脾运不健,津液不能还于胃中所致。“密云不雨愁夜永”,“可怜秋露湿幽径”湿重困脾,表阳已虚;“层层深叠,满地梧桐影”,其人大便鞕;“何以行行复行行”,小便自利。
73蝶恋花
甘草附子汤
日月相照不及处。雨浸寒门,破纸窗间舞。北风怒号催人去,一声吹断天山路。
别来相思曾解否。梨花淡白,海棠含清露。何当天涯停羁旅,相看伊人倚花树。
伤寒论原文: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注解
:
此证为风寒湿皆具,“日月相照不及处”,言其寒;“雨浸寒门”,言其湿,水气不行,小便不利,或身微肿,为湿气内搏;“破纸窗间舞”,“北风怒号催人去”,言其风,“恶风不欲去衣”;“一声吹断天山路”,风则卫伤,湿流关节,风湿相搏,故“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
74蝶恋花
白虎汤
树夹炎风日正午。载渴载饥,灼灼长安路。黄尘行客汗如雨,梅林何处终不遇。
今最怜卿中宵舞。西窗看月,叶落又无数。烟树历历徘徊处,清愁冉冉生风露。
伤寒论原文
:
伤寒,脉浮滑,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注解
:
白虎汤证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表里俱热,故“里有寒”应是“里有热”之误。“树夹炎风日正午”,表有热;“载渴载饥,灼灼长安路”,里热烦渴;“黄尘行客汗如雨”,
汗出恶热;“梅林何处终不遇”,用望梅止渴典故,言烦渴欲饮状。
75蝶恋花
炙甘草汤
冰泉冷涩弦凝绝。水流石下,渐作无情决。惟愿风来莫摧折,自是人间容易别。
洞庭潮生望金阙。钧天浩荡,余音绕皓月。银河垂地云明灭,对酒当歌酒正热。
伤寒论原文: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注解
:
本证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血脉,故“冰泉冷涩弦凝绝”,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脉结;“水流石下,渐作无情决”,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脉代;“惟愿风来莫摧折”,心阳虚弱,心中动悸,“自是人间容易别”,意即“得此脉者,必难治”。
此方以炙甘草为君,故名炙甘草汤。又能使断脉复续,故又名复脉汤,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
下阙“洞庭潮生望金阙”,指服药后使得血气充盈,如湖中潮生;末句“对酒当歌酒正热”提到酒,乃因炙甘草汤需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不可不知。
76贺新郎
大承气汤
大汗蒸衣透。怅中原、热浪翻滚,黑夜如昼。万马拥塞华容道,醉里撕裂袍袖。将水来、吞吐宇宙。嬴政梓棺费鲍鱼,更苍黄倏闪杂鼯鼬。我与我,纠缠久。
风过极目无尘垢。更倏忽千帆去尽,渡头溪口。一年明月今宵多,借来垆边照酒。长干里,把青梅嗅。愁来细看自俱无,早千思万绪一挥手。人却似,当时否?
伤寒论原文:
发热,阳明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注解:
“大汗蒸衣透”、“热浪翻滚”,发热,阳明汗多者;“万马拥塞华容道”,实热内结,胃肠气滞,腑气不通,脘腹痞满,大便不通;“醉里撕裂袍袖”,腹痛拒按;“将水来、吞吐宇宙”,热盛灼津,极言其渴;“嬴政梓棺费鲍鱼,更苍黄倏闪杂鼯鼬”,频转矢气,其气臭秽;“我与我,纠缠久”,里热炽盛,上扰神明,故谵语。
77贺新郎
小承气汤
暮云飞热色。向晚来,芙蓉凋零,烟腾大泽。说向空中唤蛟龙,叶公失其魂魄。问谁人,与汝为一。千回万转欲行舟,怅舟满太液路已失。胸中怒,朝天叱。
一道列缺起霹雳。如吴楚东南坼就,中分痕迹。青冥浩荡不见底,倒映镜湖留碧。且待我,无边水击。此去千里不留行,万里乾坤白驹过隙。前度事,何须惜。
伤寒论原文: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
注解:
“暮云飞热色”,“烟腾大泽”,潮热;“芙蓉凋零”,舌苔黄;“说向空中唤蛟龙,叶公失其魂魄。问谁人,与汝为一”,谵语;“千回万转欲行舟,怅舟满太液路已失”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胸中怒,朝天叱”,阳明腑实状。
“一道列缺起霹雳。如吴楚东南坼就,中分痕迹。”极言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泄其糟粕填塞之壅,并助大黄推荡积滞,加速热结排泄之功。
78贺新郎
猪苓汤
厌厌愁永昼。夜亦是,梦来零落,梦去如寇。庭院已是半残红,更垂几许枯柳。问何物,能消更漏?点点滴滴咽铜壶,月寒日暖来煎人寿。人正是,不寐久。
独立小楼风满袖。望庭前梨花欲谢,东风吹瘦。欲将心事付瑶琴,流水高山慢奏。抚锦幕、把青梅嗅。一曲微茫都不见,把疏影暗香都入酒。天与月,共邂逅。
伤寒论原文: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注解:
本方为滋阴清热利水之剂,适用于阴虚有热之小便不利证。
上阙“厌厌愁永昼”,心烦;“夜亦是,梦来零落,梦去如寇”,不得眠;“庭院已是半残红”,尿血;“更垂几许枯柳”,阴虚有热,口渴欲饮;“问何物,能消更漏?点点滴滴咽铜壶,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小便不利,点滴难出,涩痛;“人正是,不寐久”,亦指不得眠。
下阙“独立小楼风满袖。望庭前梨花欲谢,东风吹瘦”;虚热尽去;“欲将心事付瑶琴,流水高山慢奏”,小便得利;“一曲微茫都不见,把暗香疏影都入酒。天与月,共邂逅”,睡意绵绵,一宵好梦。
79
贺新郎
蜜煎导
旱既大甚矣。怅中原,涤涤山川,尘土累累。想当日绿原青垄,如今干卿底事。哭田中,麦苗槁死。人固已惧江海竭,更干裂万顷复如是。唯摇曳,枯芦苇。
帘外潺潺东窗里。看阶前重染草色,欢喜蝼蚁。溪边照影缓缓行,云天映清溪底。空谷中,清音再起。微雨骑驴出剑门,
酒入愁肠化相思泪
。
君不见,月如水。
伤寒论原文: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鞕,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二十。
注解:
本方主治
津亏便結证。
上阙“
旱既大甚矣。怅中原,涤涤山川,尘土累累
”,津液内亏;“
想当日绿原青垄,如今干卿底事
”,原有津液,但已耗伤;“
哭田中,麦苗槁死。人固已惧江海竭,更干裂万顷复如是。唯摇曳,枯芦苇。
”极言津液耗伤造成大便板结干燥。
下阙讲蜜煎导之工作原理,非峻下之剂,“看阶前重染草色”,而是有润肠之功,缓缓图之。“空谷中,清音再起”,当病人欲大便时“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榖道中”,“导而通之”,即“微雨骑驴出剑门,酒入愁肠化相思泪”,微雨为蜜能润肠,酒乃热能行气,气行肠润,大便即出。
80贺新郎
茵陈蒿汤
气蒸云梦泽。正氤氲,虚空弥漫,尽染湿色。雾里遥看黄金甲,却是落花堆积。酒浇处,炉烟未熄。太液茫茫涨秋池,终南雨来虫声入室。长安事,今谁忆?
一番露从今夜白。人不知江南江北,空留叹息。月色又照天涯远,广寒清欢寂寂。水与云,难分宽窄。直道相思了无益,唯别时分明惆怅客。汉南曾,春历历。
伤寒论原文: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自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注解
:
本证病机为湿热郁结阳明,进而弥漫三焦,循腠理发黄,故全身俱黄。“气蒸云梦泽。正氤氲,虚空弥漫,尽染湿色”,多湿气;“雾里遥看黄金甲,却是落花堆积”,身发黄;“酒浇处,炉烟未熄”,瘀热在里;“太液茫茫涨秋池”,小便不利;“终南雨来”,即“但头汗出”,终南山形容高处如头部,雨来指代汗出。
81贺新郎
吴茱萸汤
流风回雪乱。素手冷,踽踽冰上,寒意向晚。梧桐应恨夜来霜,萧萧枝头不见。人如愁,月露泫。倒流河汉入杯盘,羌管何须兮怨楼间。片云孤,天共远。
如今骑马入上苑。且倚阑沉香亭畔,落花飞满。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无余一半。柳叶碧,春风如剪。此番再绿江南岸,万紫千红游丝娇软。燕归来,兰烟暖。
伤寒论原文: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注解
:
“流风回雪乱”,肝胃虚寒,
胸满脘痛;
“素手冷,踽踽冰上,寒意向晚”,手足厥冷;“梧桐应恨夜来霜,萧萧枝头不见”;
巅顶头痛,畏寒肢冷;“
倒流河汉入杯盘
”,
干呕吐涎沫;“人如愁,月露泫”,“羌管何须兮怨楼间”,
烦躁不宁
。
82贺新郎
麻仁丸
山泽凝暑气。草萎处,土干叶燥,不见荼蘼。空积水面三千丈,沟渠波涛乱起。望舟去,斜阳影里。笑问庭前憔悴客,满身尘可待晚风吹?把酒来,浇块垒。
一番雨来青苔洗。将行处沾衣欲湿,如带薄醉。任凭他歧路来去,都作人间游戏。谁遗我,远游文履。愿得年年作旧游,亦追欢长梦当初似。纵徘徊,相思地。
伤寒论原文: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注解:
本证多由胃有燥热,脾津不足所致,“山泽凝暑气。草萎处,土干叶燥,不见荼蘼”,形容胃中燥热,津液缺失;而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于是“空积水面三千丈,沟渠波涛乱起”。“望舟去,斜阳影里”形容小便数,“把酒来,浇块垒”,极言大便秘结。
83贺新郎
栀子柏皮汤
湿衣覆熏笼。望镜中,新贴花钿,鹅黄摇动。金缕衣宽人厌厌,难消闲愁万种。又折损,宝钗头凤。郁金罗裙翻酒污,心字香烧烟锁几重。知今夜,难入梦。
漫弹绿绮引三弄。爱枝头新蕊摘取,心上新宠。踏雪寻来银釭照,淡香在有无中。把梅花,尊前清供。琉璃世界吾与汝,回首清风明月同拥。但长在,无相送。
伤寒论原文: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注解:
本证湿热蕴郁三焦,以致身发黄,心烦懊憹,坐卧不宁。“湿衣覆熏笼”,言其湿热;“新贴花钿,鹅黄摇动”,“金缕衣宽”,“郁金罗裙,分别描述发黄的情景;“人厌厌,难消闲愁万种”,“又折损,宝钗头凤”,“翻酒污”,“心字香烧烟锁几重”,“知今夜,难入梦”,描述各种心烦不宁,虚烦不得眠症状。
84贺新郎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阴火煮泉涸。鱼在陆,相濡以沫,造化难搏。梧叶半因风吹去,宋玉悲其摇落。独自凉,人间情薄。行旷野何草不黄,天地为炉造化橐龠。秋声起,吹清角。
江湖相忘大梦觉。忽又至春风马蹄,长安宴乐。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寂寞。念在兹,旧时红药。寻遍满堂皆不是,怅堂前花色今非昨。昔相呴,今成各。
伤寒论原文: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注解:
本证外有寒邪束表,内有湿热蕴郁,瘀热在里,与胃中湿气互结湿蒸,如沼泽中之淤泥,水土粘泞而不分,熏蒸于外故身发黄,外表闭而有发热恶寒脉浮身痒等症,内湿热应有心烦懊憹、小便不利等证。
本词上下阕写了两条鱼前世今生的爱情故事,取材于《庄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典故。上阙“阴火煮泉涸。鱼在陆,相濡以沫,造化难搏”,瘀热在里;“梧叶半因风吹去,宋玉悲其摇落。独自凉”,表有寒邪,恶寒恶风;“人间情薄”,表闭;“行旷野何草不黄,天地为炉造化橐龠”,内热熏蒸于外引发身黄。下阙,相忘于江湖之后,鱼化为人,“江湖相忘”,瘀热已去,“春风马蹄,长安宴乐”,不再恶寒,但还是缘分已尽,故“昔相呴,今成各”。
85清平乐
桂枝加芍药汤
欲断弦索,尘梦谁能觉。迷雾茫茫满伊洛,不见桥边红药。
何事几度淹留,天地本寄蜉蝣。最好金龟换酒,与君一醉沧州。
伤寒论原文: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注解:
太阳病,不当下而下,虚其里气,邪气因入,“尘梦谁能觉”,而见气凝不利,满而时痛,此乃太阴脾脏气血阴阳不和,肝木乘土之证。脾不和而气壅滞则腹满,“迷雾茫茫满伊洛,不见桥边红药”,血不和而脉拘急则腹痛,“欲断弦索”。临床常见腹满时痛,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白等证。桂枝加芍药汤调和气血阴阳,缓急止痛。
86清平乐
桂枝加大黄汤
乱石盈路,行道迟迟苦。踏破贺兰不得度,三千旌旗又误。
地崩山催无穷,谁能任意西东。传语平安几度,只因马上相逢。
伤寒论原文: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注解:
本证表邪未解,而阳邪陷入阳明。大实痛乃腐秽燥结不行,“大”,形容势重,即腹满腹痛俱甚;“乱石盈路,行道迟迟苦”;“实”,指有实邪,不是单纯的气血不和,而兼有阳明之实,当见腹痛拒按,“踏破贺兰不得度,三千旌旗又误”;大便不通。故加大黄微示调胃之方,以润胃通结,除其大实之痛,故可“任意西东”。
87清平乐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深潭鱼匿,一水伤心碧。犹带昭阳日影色,寒鸦飞过阡陌。
雨来微湿春衫,杨柳风卷珠帘。最喜锦屏香暖,梁间燕子呢喃。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注解:
“深潭鱼匿”,脉沉;“一水伤心碧”,阳虚;“犹带昭阳日影色”,发热;“寒鸦飞过阡陌”,恶寒。少阴病本为阳虚之证,应以无热恶寒为主,今反发热,而脉反沉,则发热为太阳受邪,脉沉则为少阴阳虚,是为表里同病,太少两感。治法当以发汗温里,“雨来微湿春衫”,发汗去太阳之邪,温里补少阴之阳,“最喜锦屏香暖”。值得注意的是方中麻黄细辛毕竟辛散有力,走而不守,易伤正气,故本方之适用于少阴始病,正虚不甚者。
88清平乐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疏影淡淡,冷却金菡萏。风起青萍成消黯,辜负水光潋滟。
细雨燕子楼头,闲看月上帘钩。多少蓬莱旧事,从此不上心头。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注解:
本症虽亦太少表里同病,但病轻且缓,“疏影淡淡,冷却金菡萏”,得之二三日,表证仍不解,但未见厥逆、下利等里证。然病二三日,病程较长,此不同于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始得之”,“风起青萍成消黯,辜负水光潋滟”,正气较弱,脉微细,故不可用重剂之麻黄附子细辛汤,而改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去细辛以防辛散太过,加甘草可益气和中,微发其汗则愈。“细雨燕子楼头”,细雨指微汗状。“多少蓬莱旧事,从此不上心头”,里证消除。
89清平乐
黄连阿胶汤
残宵更漏,自是难眠久。水入愁肠化为酒,槛外花红依旧。
月色倒影溶溶,柳絮淡淡微风。莫怕鱼书难寄,梦里任意西东。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注解:
上阙“残宵更漏,自是难眠久”,烦甚而不能卧寐;“水入愁肠化为酒”,有热,如五心烦热、口干等,陈士铎在《辨证录》中说,“夜不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也。心原属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下交于肾”;“槛外花红依旧”,舌红。
下阙“月色倒影溶溶”,意指“内鸡子黄,搅令相得”,鸡子黄入心经,镇心安神,益气补血,散热定惊;“柳絮淡淡微风”,火降神安,“莫怕鱼书难寄,梦里任意西东”,心肾相交,一夜好眠。
90清平乐
附子汤
无边暮雨,冷我池边树。破纸瑟瑟窗间语,何况飘零飞絮。
风暖陌上香尘,皎皎今夜月轮。惜此半春怀抱,闲看花落纷纷。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注解:
“无边暮雨,冷我池边树”,阳虚寒湿内侵,表里俱寒,骨节疼痛;“破纸瑟瑟窗间语”,恶寒发冷。本方散表里之寒,燥湿逐水,助阳补虚,而治恶寒疼痛。
91清平乐
桃花汤
连绵风雨,暮色空愁予。狼藉残红随波去,自是憔悴如许。
疏影画堂深幽,篆香日影帘钩。临水登楼最爱,双溪舴艋小舟。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注解:
“
连绵风雨,暮色空愁予
”,
脾阳虚衰,肠失固摄;“狼藉残红随波去,自是憔悴如许”,便脓血,色黯不鲜,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本方温中涩肠止痢,《成方切用》云:“盖下利至于不止,热势已大衰,而虚寒滋起矣。故非固脱如石脂不可。且石性最沉,味涩易滞,故稍用干姜之辛散佐之。用粳米独多者,取其和平而养胃也。”
92清平乐
猪肤汤
肥水东去,别后船容与。执手送春春不语,花下漫惹飞絮。
野渡一夜潮生,宛转处处啼莺。几番叶随风起,飘落弦上心情。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注解:
此证本为少阴虚寒下利,日久耗伤阴液,则生虚火循经上扰,经气不利,故而可见咽痛,胸满,心烦等证。“肥水东去”,下利;“别后船容与”,少阴经气不利;“送春春不语”,咽痛;“花下漫惹飞絮”,心烦。猪肤汤润滑而甘,引少阴之虚火下达,烦满可除。
93清平乐
甘草汤
春风临别,摇落花如雪。醉里秉烛照残月,难唱离歌新阙。
共君对饮山中,芳菲仍笑东风。举目悠然四顾,日色独冷青松。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
注解:
“春风临别,摇落花如雪”,春末夏初,邪热初起;“醉里秉烛照残月,难唱离歌新阙”,少阴邪热循肾经袭咽喉,遂咽痛。“日色独冷青松”,甘草生用则凉,故可清热解毒。
94清平乐
桔梗汤
灞陵伤别,从此笙箫绝。门掩黄昏夕阳色,天染杜鹃啼血。
梦里秋叶飘零,幽阶一夜苔生。唯有庭前芳草,不改往日青青。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注解:
“灞陵伤别,从此笙箫绝”,咽痛不能发声;“门掩黄昏夕阳色”,少阴邪热循肾经盘踞咽喉,“天染杜鹃啼血”,咽喉红肿疼痛,比甘草汤证更甚。《绛雪园古方选注》云:“桔梗味苦辛,苦主于降,辛主于散,功专开提足少阴之热邪。佐以甘草,载之于上,则能从肾上入肺中,循喉咙而清利咽嗌。”故下阙“梦里秋叶飘零,幽阶一夜苔生”,邪热去除,清凉顿生。
95清平乐
苦酒汤
离愁谁诉,红焰翻灯舞。倦眼看花花不语,更在帘幕深处。
最爱好鸟和鸣,间关莺语多情。云卷云舒常在,微风吹过青萍。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注解:
本证病起于痰热互结,热伤少阴之络,咽喉被热所伤而生疮,不能语言;
“
离愁谁诉
”,“
倦眼看花花不语,更在帘幕深处”,声不能出,阻碍重重状;“红焰翻灯舞”,邪热生疮状。苦酒汤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可洁净疮上的分泌物而发出声音,使咽喉溃烂面能够得到收敛而愈合。
96清平乐
半夏散及汤
寒蝉魂断,几度风霜乱。吹碎琉璃灯似霰,呜咽前朝羌管。
曾记湖上晴时,人间四月芳菲。最是江南春色,杏花微雨沾衣。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注解:
本证病因为风寒客于少阴之经,引动痰涎所致。“寒蝉魂断,几度风霜乱”,风寒侵袭;“吹碎琉璃灯似霰”,痰涎引动;“呜咽前朝羌管”,咽中痛,语难出。
97清平乐
白通汤
水流夜永,寂寞沙洲冷。杳杳谁寻孤鸿影,散落无边沧溟。
翼翼归鸟群飞,扶摇来去天垂。斜照山头依旧,夕阳尽染柴扉。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注解:
白通汤治疗少阴病下利,脉微之证。此证乃是寒邪直中少阴,阴盛抑阳,以致阳气既不能固其内,又不能通于脉,而处于既虚且抑的状态,而比一般寒证为甚。故以白通汤扶阳破阴。“水流夜永,寂寞沙洲冷”,寒邪下利;“杳杳谁寻孤鸿影,散落无边沧溟”,极言脉微,几不可见。
98清平乐
白通加猪胆汁方
风吹急雨,断线鸢飞去。欲谢梨花辞庭树,暮暮朝朝处处。
又入绮陌红楼,多情总是旧游。对酒直须行乐,杯中一醉何求。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
注解:
本证是在白通汤基础上出现了阴液涸竭之象,“风吹急雨”,利不止,阴液消耗;“断线鸢飞去”,厥逆无脉;“欲谢梨花辞庭树”梨花欲谢,极言阴液亏虚;梨花辞树,描述阴寒盛于里,阳气欲上脱,阴气欲下脱之危象。“暮暮朝朝处处”,形容程度危重。
99清平乐
通脉四逆汤
叶叶零落,自是春情薄。颊上胭脂新睡觉,梦里桃花池阁。
携手游遍芳丛,花胜昨日更红。紫陌洛城长在,明年知与谁同。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注解:
本证由于阴寒内盛,可出现里寒外热的身反不恶寒,面色赤的“格阳”丶“戴阳”证。凡少阴阴证,人皆可识,及至反常,则易混淆诊断,此时“下利清谷”当为辩证眼目。“叶叶零落”,下利清谷;“自是春情薄”,里寒;“颊上胭脂新睡觉”,面色赤,“梦里桃花池阁”,脉微。
100清平乐
四逆散
珠帘难卷,底事莺花乱。一曲和愁吹不展,霜染悠悠羌管。
折柳目送芳尘,千丝万缕纷纷。白鹭青天独去,飞云冉冉黄昏。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注解:
四逆散证特点主要表现一个“郁”字。少阴枢机不利,阳气被郁,不能疏达于四末,则亦可形成四肢逆冷之证。“珠帘难卷,底事莺花乱”,少阴枢机不利;“一曲和愁吹不展”,阳气内郁;“霜染悠悠羌管”,四肢逆冷。小柴胡汤运转少阳枢机,四逆散运转少阴枢机,枢机既运,阳气条达,故有“白鹭青天独去,飞云冉冉黄昏”。
101
浪淘沙
乌梅丸
三月柳丝垂,长恨风吹。纷纷暮雨掩柴扉。和月折花知手冷,不胜添衣。
烟草满隋堤,水动涟漪。海棠零落淡胭脂。白鸟飞回临远岸,弄影时时。
伤寒论原文: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注解:
乌梅丸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三月柳丝垂”,吐蛔;“长恨风吹”,厥阴头痛,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厥阴为风木,肝经又循行头部;“纷纷暮雨掩柴扉”,久利;“和月折花知手冷”,手足厥冷,“不胜添衣”,寒热错杂故。
102
浪淘沙
当归四逆汤
飞雪似杨花,瑟瑟蒹葭。细泉幽咽走胡沙。缭乱哀弦思不尽,都付琵琶。
风露透窗纱,红叠翠斜。今年春尽梦还家。烟水茫茫明月夜,一叶浮槎。
伤寒论原文: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注解:
本证多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细泉幽咽走胡沙”,脉细欲绝状;“飞雪似杨花,瑟瑟蒹葭”,杨花、蒹葭都是给人感觉很缺水干涩的植物,指素体血虚;飞雪指代经脉受寒,寒邪凝滞,但由于寒邪的程度不是特别重,故此手足厥寒范围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非四肢厥逆;“缭乱哀弦思不尽,都付琵琶”,手部厥寒的自救之状。法当以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103
浪淘沙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素手慢弹弦,凝涩冰泉。危楼古镜影犹寒。幽径吴宫人未见,冷却荒园。
晚照落花间,桃李堂前。锦屏日暖玉生烟。来日泛舟江渚上,流水潺湲。
伤寒论原文: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注解:
本证平素有久寒或有寒饮宿疾,且血虚寒凝不能荣于脉中,所以脉细欲绝。“素手慢弹弦,凝涩冰泉”,平素血虚,外感寒邪,气血被寒邪阻滞,流行不畅,脉细欲绝状;“危楼古镜影犹寒”,“冷却荒园”,内有久寒。
104
浪淘沙
麻黄升麻汤
怫郁又天明,咳唾红樱。珍珠帘断雨霖铃。寒热难知因手冷,胸内蒸蒸。
帘幕卷新晴,掩映银屏。柳梢梅萼写心情。流落浮生无限事,窗外闻莺。
伤寒论原文: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注解:
麻黄升麻汤,治疗表邪内郁,气机不畅,上热下寒,阴阳不和之证。“怫郁又天明”,阳气伏郁;“咳唾红樱”,喉咽不利,唾脓血;“珍珠帘断雨霖铃”,泄利不止;“因手冷”,气机既阻,则阴阳气不相顺接,故手足为之厥冷;“寒热难知”,此证阴阳上下并受其病,而虚实寒热亦复混淆不清,寒热错杂;“胸内蒸蒸”,内陷之阳邪淫于上,胸中灼热。
105
浪淘沙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此去误三餐,清角吹寒。周公吐哺等闲看。最苦烛烧肝肺热,冷雨浇还。
秋月照南轩,独自凭栏。卷帘风起忆长安。梦里亦知皆是客,何事贪欢。
伤寒论原文: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注解: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是治疗上热下寒的寒热格拒而发生的“食入口即吐”,以及下利为甚的吐利交作之证。“清角吹寒”,内有寒;“此去误三餐”,“周公吐哺”,食入口即吐;“最苦烛烧肝肺热”,上有郁热;“冷雨浇还”,下利为甚。法当以本方清上温下,两治寒热。
106
浪淘沙
白头翁汤
花下泣残红,零落相逢。晓来狼藉粉香融。永日熏风摧折尽,恨也无穷。
楼外晚烟笼,月映帘中。云天望极送归鸿。如此情怀如此夜,如此匆匆。
伤寒论原文: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欲饮水者,里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注解:
本证为厥阴热利,邪从热化,热毒深陷厥阴血分,气血与热毒相搏,下迫大肠,而见便脓血,赤多白少。“花下泣残红”,“晓来狼藉粉香融”,下利便脓血;“永日熏风摧折尽”,风木乃厥阴之象,极言厥阴之热毒。法当用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07
浪淘沙
四逆加人参汤
一点烛光微,何况风吹。无端倾却夜光杯。酒尽难知修短数,明月来窥。
草木共葳蕤,别绪如丝。流连晚雨涨秋池。道是寄愁何处好,薄暮云低。
伤寒论原文: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注解:
本证阳气衰微,阴液内竭,阴寒内盛,复因下利,津伤气耗,是为虚寒下利,阳亡液脱之证。“一点烛光微”,阳气衰微、脉微;“无端倾却夜光杯”,虚寒下利、阴液内竭;“酒尽难知修短数”,阳亡液脱,生死一线。法当以四逆加人参汤回阳救逆,益气生津。
108
浪淘沙
理中丸
寒殿月影深,泠泠瑶琴。梧桐霜后冷秋心。珠玉随风抛掷遍,无意沾襟。
此夜应沉吟,行道苔侵。当年一曲醉花阴。梦里人归何处是,何处堪寻。
伤寒论原文:
霍乱……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注解:
本证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寒殿月影深,泠泠瑶琴”,虚寒;“梧桐霜后冷秋心”,胸上有寒;“珠玉随风抛掷遍”,喜唾。法当以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109
浪淘沙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白雨跳珠来,冷却金钗。寒生珠履浸石阶。明灭烛摇疏影碎,镜里红腮。
掩敛下瑶台,翠叶谁裁。月移花影寄幽怀。山涧寂寂开又落,不染尘埃。
伤寒论原文: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注解:
通脉四逆汤为阴盛格阳证,本证是在通脉四逆汤的基础上出现了“吐已下断"等阴液涸竭之证,其证最属危笃,有阴阳离决之势,“白雨跳珠来”,大汗出;“冷却金钗”,“寒生珠履浸石阶”,内有寒,厥逆;“明灭烛摇疏影碎”,脉微欲绝;“镜里红腮”,阴阳离绝,残阳聚于头面,面反赤色。法当回阳救阴,双管齐下,要其着眼全在吐已下断四字.盖吐已下断.津液内竭.投通脉四逆纯阳之剂.正恐格不相入.故藉胆汁导引之力.以和阴而复阳。
110
浪淘沙
烧裈散
空花撩眼看,转眼三千。可怜头重不胜冠。缚鸡来去人似棉,草舍如燔。
策马上南山,叶叶清欢。白云深处水潺湲。回首长安声色地,梦里邯郸。
伤寒论原文: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注解:
《医学心悟·伤寒兼症》:‘男子病新瘥,与女子接,其病遂遗于女;女子病新瘥,与男子接,其病遂遗于男,名曰阴阳易。’有阴易、阳易之分。“空花撩眼看,转眼三千”,眼中生花;“可怜头重不胜冠”,头重不欲举;“缚鸡来去人似棉”,手无缚鸡之力,虚弱少气;“草舍如燔”,热上冲胸。
111
浪淘沙
枳实栀子汤
余热拚疏帘,倒卷屋檐。深红浅红覆花坛。鹦鹉不识消瘦影,何况朱颜。
客里忆春衫,碧色曾谙。纱窗日暮望山岚。雁字回时谁寄我,银字泥缄?
伤寒论原文: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
注解:
本证主大病愈后,余热未尽,气血未复,因过分劳累而复发者,症见发热、虚烦、胸腹胀满。“鹦鹉不识消瘦影,何况朱颜”,极言大病愈后之憔悴;“余热拚疏帘,倒卷屋檐”,余热引发发热虚烦;“深红浅红覆花坛”,胸腹胀满。法当清热除烦,宽中行气。
112
浪淘沙
牡蛎泽泻散
浪至水满舱,极目茫茫。江浸月色湿衣裳。弦上铿锵不可忘,回雁南翔。
金屋白玉堂,烟锁斜阳。琼花影落动流光。一曲琵琶无限事,几度秋凉。
伤寒论原文: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注解:
本证为大病愈后,水邪凝聚于下,腰以下浮肿或腹水,小便不利,脉沉实有力,沉主水,“沉潜水蓄阴经病”;有力主正气未衰。
“浪至水满舱”,“极目茫茫”,小便不利、水气停聚;“江浸月色湿衣裳”,从腰以下有水气;“弦上铿锵不可忘”,正气未衰,脉沉实有力。法当逐水消肿。
本方药力峻猛,正气不足者应当慎用。
113
浪淘沙
竹叶石膏汤
炉火近斜晖,恹恹迟迟。沈腰无力柳枝垂。瘦影自临春水照,怎奈风吹。
幽径上翠微,飞絮沾衣。百花深处杜鹃啼。却道采英林下酌,四月芳菲。
伤寒论原文: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注解:
“伤寒解后”,说明热势已衰,病邪已解,形气当复。今虚羸少气,形气皆弱,病后消瘦,乃余热未尽,气阴两伤之故。“炉火近斜晖”,热势已衰,余热未尽;“自临春水照”,气逆欲吐,缺水伤津;“恹恹迟迟”,“沈腰无力柳枝垂”,“瘦影”,“怎奈风吹”,病后消瘦,乏力短气,形气皆弱。法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
完
)
(图片来自网络)
仲景文化
阅读原文
阅读2094
分享
下一篇:
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
这是第一篇
发表评论
登录评论
匿名评论
提交
提交
电话咨询
在线地图
在线留言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