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新冠病毒感染居家康复中医药指引

凡医
2022-12-29
来源:南阳市中医药信息网



南阳市新冠病毒感染居家康复中医药指引

   

2022.12

   

为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康复的中医药指导,参照国家、省有关新冠病毒感染居家使用中医药干预意见结合南阳疫情发病特点,由市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提出以下康复指导意见,供参考使用。


本指引适应于成年人新冠状病毒感染轻证的居家康复参考。


新冠状病毒感染轻证,是指低烧(体温≤38.5℃)、咽痛咽干、咳嗽、乏力、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腹泻,伴新冠抗原阳性。


高热、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头晕、口渴、尿量减少者,病情较重,应及时就医。


一、发热期


(一)风寒外袭证


表现:发热、无汗、恶寒、身痛、头痛、手足发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康复指引:


1.中成药: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任选其一。


2.食疗方:葱姜红糖饮,葱白、生姜、紫苏叶各30克,红糖15克,水煎后代茶频服,以汗出为度。


舌红、口渴,为夹内热,加入石膏、芹菜、白菜各30克同煎,或配合西瓜适量口服。咽干咽痛,加入白萝卜樱30克同煎,或白萝卜榨汁同服。恶心、呕吐加黄芩、半夏各15克同煎,或配合小柴胡颗粒、小柴胡汤丸口服。


3.中医非药物疗法:大椎刺络拔罐退热,用一次性采血针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在大椎穴处快速点刺后拔火罐,留罐10分钟,可退烧。穴位灸治大椎、风池、风门,以艾条悬灸,得气为度,灸感到头部及整个胸腔,可改善头痛、身痛和恶寒症状。


(二)风热外袭证


表现:发热、不怕冷、自汗、口渴、咽干咽痛、头痛头晕,手足不发凉,舌红苔薄黄,脉浮缓。


治法:辛凉解表。


康复指引:


1.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九味清瘟饮颗粒或九味清瘟饮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任选其一。


2.食疗方:薄荷雪梨饮,薄荷、菊花各10克、芹菜或白菜、柳树枝、雪梨各30克,水煎后代茶频服。


口渴明显,为内热较重,加入石膏30克同煎,或配合西瓜适量口服。咽干咽痛,加入白萝卜樱30克同煎,或白萝卜榨汁同服。恶心、呕吐加黄芩、半夏、生姜各15克同煎,或配合小柴胡颗粒、小柴胡汤丸口服。便秘,加牛蒡子15克同煎。


3.中医非药物疗法:大椎刺络拔罐退热,见上条。咽痛咽干,以双手少商、商阳穴点刺放血,能够快速改善咽部疼痛不适。


(三)湿热困阻证


表现:发热头痛、汗出热不退、肢体倦怠、胸闷不饥、手心潮湿、口腔多津,小便浑浊,大便溏黏,舌淡红苔白腻或黄腻,脉细而濡。


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康复指引:


1.中成药:小柴胡汤颗粒合藿香正气水(丸、胶囊、口服液)。


2.食疗方:瓜皮三豆饮,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皮各50克,水煎后代茶频服。


咽干咽痛,加入白萝卜樱30克同煎,或白萝卜榨汁同服。恶心、呕吐加黄芩、半夏、生姜各15克同煎,或配合小柴胡颗粒、小柴胡汤丸口服。


3.中医非药物疗法: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循行通路拔罐,宣畅太阳经气;手足少阳经肢体循行通路刮痧,以驱邪外出,利湿清热,疏解气机;配合中脘、阴陵泉、足三里穴位艾条悬灸健脾化湿。


二、咳嗽期


(一)风寒犯肺证


表现:遇冷咳嗽重,无汗、恶寒、咳痰清稀、痰白、流清涕、手足发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宣肺。


康复指引:


1.中成药:桂龙咳喘宁、三拗片,橘红丸,杏苏散丸,任选其一。


2.食疗方:荆芥紫苏饮,荆芥、生姜、炒杏仁各15克、紫苏叶、陈皮各30克,水煎后代茶频服。


3.中医非药物疗法:艾条悬灸中府、膻中、中脘、大椎、风门穴,每次选取2-3穴,每穴悬灸30分钟,以得气为度,有祛风散寒、宣肺止咳作用。


(二)风热犯肺证


表现:遇暖咳嗽重,自汗、头晕、咳痰黄稠、流清涕白黏或黄稠、,舌淡红苔薄黄,脉浮缓。


治法:辛凉宣肺。


康复指引:


1.中成药:清肺咳喘颗粒、麻杏石甘散、清肺化痰丸,任选其一。


2.食疗方:菊花芦根饮,菊花、炒杏仁、浙贝母各15克、芦根、桑叶各30克,水煎后代茶频服。


3.中医非药物疗法:刮痧疗法,大椎至至阳,风门至膈俞刮痧,以宣肺止咳;天突至巨阙,胸部肺投影区刮痧,可清肺降逆。


(三)风热阴虚证


表现:干咳痰少,咳痰黄稠、口渴、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浮细。


治法:养阴清肺。


康复指引:


1.中成药:养阴清肺丸、川贝枇杷露、定喘止嗽丸、百合固金丸,任选其一。


2.食疗方:菊花雪梨饮,菊花、炒杏仁、浙贝母、冰糖各15克、雪梨30克,水煎后代茶频服。


3.中医非药物疗法:穴位按揉列缺、尺泽、孔最、足三里,清肺止咳通便;艾条悬灸照海、涌泉穴,有滋阴润燥效果。


(四)湿热犯肺证


表现:咳嗽痰深,流涕黄稠、咳痰黄黏、胸闷不饥、手心潮湿、口腔多津,小便浑浊,大便溏黏,舌淡红苔白腻或黄腻,脉细而濡。


治法:清肺化湿。


康复指引:


1.中成药:甘露消毒丹。


2.食疗方:芦根薏苡汤,芦根50克、薏苡仁30克、桃仁、冬瓜子、枇杷叶各15克,水煎后代茶频服。


3.中医非药物疗法: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循行通路拔罐,宣畅太阳经气;手足太阴经肢体循行通路刮痧,健脾祛湿,驱邪外出;配合中脘、阴陵泉、足三里穴位艾条悬灸健脾化湿。


三、体能恢复期


(一)脾胃虚弱证


表现:纳呆、困倦、乏力,不定时腹痛,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缓。


治法:健脾益气。


康复指引:


1.中成药:理中丸、香砂养胃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任选其一。


2.食疗方:红枣小米粥,小米、红枣、山药、薏苡仁、陈皮各适量,熬粥。


3.中医非药物疗法:艾条悬灸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阴陵泉穴,每次选取2-3穴,每穴悬灸30分钟,以得气为度,温补脾肾阳气。


(二)肝胃不和证


表现:纳呆、困倦、乏力,口苦,心烦,胁肋胀闷,舌淡红苔白腻,脉弦。


治法:舒肝和胃。


康复指引:


1.中成药:小柴胡颗粒(汤丸)。


2.食疗方:香橼小米粥,小米、红枣、香橼、佛手、陈皮各适量,熬粥。


3.中医非药物疗法:手足少阳经肢体循行通路刮痧,疏解少阳经气,疏肝解郁;艾条悬灸期门、阳陵泉、中脘、足三里穴穴,每次选取2-3穴,每穴悬灸30分钟,以得气为度。


(三)脾胃阴虚证


表现:纳呆、乏力,口干,口渴,便秘,舌红苔薄少,脉细。


治法:舒肝和胃。


康复指引:


1.中成药:养胃舒颗粒、生脉饮、参麦饮。


2.食疗方:银耳山药粥,银耳、山药、大米、黄精、蜂蜜各适量,熬粥。


3.中医非药物疗法:腹部按摩,顺时针、逆时针、上下揉腹各50次,调畅中焦气机;艾条悬灸中脘、足三里、复溜、涌泉穴,滋阴润燥,引火归元。


(四)肾气虚弱证


表现:纳呆、乏力,腰膝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微。


治法:温养肾气。


康复指引:


1.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


2.食疗方:龙眼山药粥,龙眼、山药、小米、葡萄干各适量,熬粥。


3.中医非药物疗法:艾条悬灸神阙、关元、中脘、足三里、肾俞,每次选取2-3穴,每穴悬灸30分钟,以得气为度。


(五)气血虚弱证


表现:纳呆、乏力,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治法:补气养血。


康复指引:


1.中成药:归脾丸、乌鸡白凤丸、人参养荣丸。


2.食疗方:红枣羊肝粥,红枣、羊(鸭、鹅、猪)肝、山药、小米各适量,熬粥。


3.中医非药物疗法:艾条悬灸神阙、气海、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每次选取2-3穴,每穴悬灸30分钟,以得气为度。


(张炜、潘华执笔)



阅读37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