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马山口中药材集散地 往事今生觅踪

许文振 李薇薇 李世芳
2023-07-19
来源:医药卫生报



内乡马山口中药材集散地 往事今生觅踪

       

许文振 李薇薇 李世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河南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的河南省内乡县马山口,自隋唐时期到1948年5月4日内乡县解放,历时1400余年。


作者利用多年时间,采访百余名中医药人、马山口地方史志撰写者,查阅内乡县县志、县卫生志、医药志及马山口镇志,以及相关残存史迹,对马山口中药材集散地的兴衰变迁史进行客观完整记载,并对相关大事件及文化进行描述,以供医学科研、教学、临床工作人员,文史研究者,医学爱好者等借鉴参考。



一、中医药发展历史


马山口位于伏牛山南麓,内乡县城东北部,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为宛西大镇、全国名镇,默水河穿镇而过,马山坡(海拔500米)、圣垛山(海拔1547米)、云露山(海拔1200米)连绵起伏、林海苍茫、岚气弥漫,境内动植物种群多样,中药材资源丰实,盛产山楂、山茱萸、杜仲、桔梗、葛根、血参等。


马山口北通京津、南下湖广、东达汉沪、西进秦晋,素有“旱码头”和“小汉口”之称。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八、农历三月二十、农历五月十三的中药材交易会,以及通过马山口-南召-洛阳-保定-北京、马山口-西峡口-西安两条茶马古道和马山口-邓州-武汉、马山口-南阳-上海,这些官驿,汇聚了全国各地中药材客商。明清时期,这里终年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1610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马山口“自元时有店,商贾云集”。历经发展,马山口已成为驰名中外的中药材集散地。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内乡县城13条街巷统一改为逢单日为集;同时,设马山口、王家店、黄家店、赤眉城、七峪店、西峡口、岗底东狱庙等7个集场。那时,湍水深长,四季船繁,店铺林立,四方商贾往来云集,京广杂货、布匹绸缎、药材皮张交易繁盛。


马山口集市正式运营,也加大了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度,中药材贸易市场更加繁荣。马山口于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遭暴雨洪水突袭,后日渐萧条,直到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才恢复昔日繁华。20世纪初期,马山口中药材交易达到鼎盛阶段,除中药材贸易外,新开设30多家药材同杂货、丝绸兼营商行。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集镇上山货、土产、丝庄、百货、布匹、粮行、木行、竹行及其他手工作坊增加200余家,30余家资金雄厚的商号相继进入沙市、宜昌、武汉、湘潭、长沙、广州、恩施、万县、天津、蚌埠、徐州、亳州等城市,开设药材货栈,批发、零售中药材,并购回纺织品、百货、京广杂货等商品,在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


清朝光绪年间,三河口冶炼铁砂,马山口的“长发祥”铁锅以韧性大、耐冷水激、使用寿命长享誉全国。柞蚕放养规模日益扩大,柞蚕丝和茧稠的产量迅速增加,于1940年,从日本引进优质桑树树种,在天宁寺的宛西农村师范学校试种,并用于养蚕业,马山口养蚕历史在这个时期达到历史的辉煌。


1939年4月22日上午10时,日军飞机轰炸马山口集镇。1945年3月中旬,内乡县沦陷,马山口商铺惨遭日伪军抢掠,中药材集散地日渐衰落。日本投降后,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苛捐杂税、民团袭扰,以及当地“恶霸”秦六一的盘剥,民不聊生,各商号相继减员,惨淡经营,历经1400多年的马山口中药材集散地从此一蹶不振。



二、中医药发展盛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马山口成立中药材采购部;1952年,县供销合作社在马山口镇建立中药材购销部。在党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政策指导下,私人药行、店铺也相继开业经营。1953年,马山口区薛宝恒等5家药店组织联营,建立了内乡县第一个联合诊所;1956年1月,全县私营药行、药店及其所属人员分别参加了供销合作社和卫生所,实现“公私兼顾”,随后组建中西药行业公司,切实做好了为内乡人民防病、治病、用药和医药商业的购销调存工作。


1956年冬,马山口中药制药厂建立,生产知柏地黄丸等十几种中成药,1961年更名为国营内乡县中药厂,由内乡医药公司领导,厂址牵至内乡县城关镇罗岗。1986年10月,当时的南阳地区医药局和内乡县医药公司联合在内乡县第一招待所召开了“马山口首届药材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十几个省市医药部门负责人。内乡县医药公司在此次会议上签订合同39份,成交131个品种,金额约28.9万元。


1987年8月,内乡县医药公司依据医药市场开放政策,申请恢复马山口中药材集散地,并建立了内乡县医药公司马山口商行和内乡县医药公司马山口中药材购销部,1988年又将商行和购销部合并,更名为“内乡县医药公司马山口医药购销部”。


1973年~1980年,各村因地制宜,开辟中草药田块集体管理。1982年,经济体制改革,马山口中草药开始大面积种植,民间自由贸易和医药公司经营共同繁荣了马山口中药材市场。20世纪90年代后,国营公司彻底退出中药材市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于2007年3月12日发布《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要求医院不再自行采购、加工中药原料药材,全部使用国家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市场直供医院链条断裂,对中小型中药材市场产生致命性冲击,加之交通、信息相对滞后,政府虽然做出一些努力,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引领,以及重大机遇的错失,马山口中药材交易市场始终水波不兴。


据《清康熙内乡县志》记载:“马山口在内乡东北50里,与麦子山相连。世传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循地于此,得善马故名。”另外,据清乾隆五十四年修补城隍殿、土地祠碑(现在镇政府东院墙)记载:“常闻马山出金马焉,马山坡南面坡有金马洞,因此名曰马山。又青山、梅子、花北三河汇流于此,故名马山口。”马山口镇始于东汉,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马山口有山地30多万亩(1亩=666.6平方米),其中柞坡4万余亩,牧坡3万亩,历史上散产于千沟万壑中的主要中药材有柴胡、杜仲、山茱萸、天麻、金银花、白头翁等200多种,农副产品有桐籽、柿饼、黑木耳、蜂蜜、蚕茧等,尤以柞蚕丝产量居多。马山口集市中药材店、行,在唐朝时期有“同义生”“天泰生”“元泰和”等数十家。明朝新增“松茂店”等30多家药行和“崇晟福”“公盛彤”等30多家药店,清朝又建“同盛堂”“致和德”等50余家药材行。20世纪初期,马山口开始有广货、京货,并有进口中药材血力花、珊瑚、西洋参等。


马山口东汉留名,隋朝兴集,唐朝封镇,元时有店,商贾云集,明清更盛。每年农历正月十八、农历五月十三两次大型交易会,尤其以“医圣”张仲景的生日(农历正月十八)定为起会日的中药材交易为主的“火神庙会”最为盛大。明朝、清朝交易会时间为3天~5天,民国时多达半月,有时可延至两个月,川、陕、甘、青、晋、冀、鲁、皖、浙、两广、两湖、沪、京、津等地客商往来频繁,输入中药材有川贝、川芎、川朴、川朴花、黄连、冬虫夏草、甘草、当归、枸杞子、地骨皮、红花、大黄、广木香、沉香、桂圆肉、肉桂、槟榔、八角、白胡椒、三七参、白术、人参、鹿茸、木通等100余种。


会期将近,各行会派人到十里(1里=500米)、二十里以外迎接客商。为防止恶性竞争,共推行内翘首为庄(民国元年成立商会组织,内乡县共推符乃武为商会会长统领全县),制订商规行约,并负责交易会上的公摊部分的分配。


交易会首日,方圆百里,男女老幼纷至沓来,会场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街里街外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高峰时达五六万人。会上一般有3台~5台大戏同时开演,“祁州药戏”曾到此演出,留下美好的历史记忆。


交易会上货堆如山,交易药材达1000多个品种,数量在1000千克以上。各行店铺,敞开门店,常常需要用苇席,在街里街外搭起货棚进行交易。临街默河滩,棚棚相连长达三四里。售出大宗货物时,店主会找商会派人护送,确保运出商品途中的安全。



三、云露山景区的药王庙


马山口中药材集散地的经济文化繁荣,也活跃了当地文化旅游,云露山景区应运而生。云露山为国家AAAA级景区,该景区以药王文化为内涵,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体验、猎奇探险为旅游主题,主要景点有黑龙潭、药葫芦潭、药王庙、药王瀑等。其中,药王庙的传说有两个版本。


有诗为证:“中药集散地数马山,街道商行遮云天。东铺金钗五味子,西市银花六月尖。贝母香附通大海,栀子当归威灵仙。杜仲茯苓合欢草,引来思邈下神班。”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医德高尚,在民间被尊为“药王”,也是民间敬仰的“神医”,道教尊其为“真人”,佛教尊其为“药王菩萨”。孙思邈淡泊名利,平生致力于撰写医学著作和民间行医,因受高人指点,仰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来到河南,云游至云露山,见重峦叠嶂、森林茂密,中药材品种丰富道地,随在此结庐炼丹,妙手济世,普救众生。当地人为了纪念孙思邈,就在云露山修建了“药王庙”。另一种传说是,当地药农为感谢中草药不仅为他们带来固定丰厚的收入,还让大家消除百病,而修建了“药王庙”,后来失于火灾。现在我们看到的“药王庙”,是2013年按照唐代庙宇建筑风格重新修建,里面有药王孙思邈像。


其中,杨志稳先生所撰写的碑纪,简述了马山口中医药的历史:

云露神山,地处伏牛。峰出圣垛,自然造化,钟灵毓秀,景色宜人。草药繁盛,石斛灵芝,生于峭壁,血参泽泻,长于山涧。据史书记载凡药物五百余种,被世人誉为天然药库。神州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马山口镇由此盛名。历代名医隐士,造访于此,采药行医,悬壶济世,设教建馆,传为美谈: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瘟疫肆虐,医圣张仲景云露采药,救民水火,草药偏方,惠及万民;唐代药王,孙公思邈,医术高超,誉满京师,为济苍生,隐居兹山,七载有余,行医治病,妙手回春,采药著述,千金要方,后人珍藏;明代药圣,李公时珍,足迹踏遍,云露群山,夙夜著述,本草纲目,堪称宝典;清代名士,王公俭森,结庐云露,教化乡民,不禄之年,葬于宝塔。历代诸贤,后人仰慕,立庙祭祀,代代相传,善男信女,烧香膜拜,祛病消灾,接福纳贵,益寿延年。然岁月更迭,风雨洗礼,神庙日颓,时届公元二零一零年,政通人和,云露山景区开发,曹君国政,深孚众望,倾心筹划,竭力举事,斥资二百余万元,更蒙各界诸君,鼎力支持,热心捐资,重修药王庙,历时两年,于二零一二年六月告竣,供游人香客,瞻仰药王风采,褒扬医仙美德,庇佑万民康健,中华昌盛,特勒石以记。



四、药行交易用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从事商业的主人和助其营业者,一般通列为经理、夥友和劳动者三种,又俗称“掌柜”“把式”“相公”。


私人中药业大多数采用“阶梯式”管理,即一般对“称心如意”者,多实行三年“相公”进“把式”的管理方法。“把式”分“大把式”“二把式”,“掌柜”分“大掌柜”“二掌柜”“三掌柜”。


内部分工,一般为“大掌柜”掌管整个商号,有“二掌柜”“三掌柜”各管一个方面,即商号内和外庄(外勤)。“把式”(含“帐先”,即财务人员)有内有外,协助“掌柜”处理商务活动,指挥“相公”(即夥友或劳动者)开展经营活动,以及从事商号内杂务劳动。


“相公”是劳动者。在商号内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只能劳动不能参与管理,进到商号内,任由“掌柜”、眷属驱使摆布,需要洒扫庭院、整理货柜、搬运商品、端茶送饭、擦桌抹凳、铺床叠被等,杂碎什活,无所不干。一年四季,照例不谈。“相公”若不如人意,轻者训斥谩骂,重则打骂,甚至开除。不论大小商号对“相公”均有一套约束管理制度,“相公”不仅没有分文待遇,还没有假期。有一些“开明”的“掌柜”,春节时会给“相公”一顶帽子、一双鞋。苛刻者,怕“相公”偷号内的钱物,穿的衣服不准有口袋;严冬盛夏,“相公”只能在柜台内打地铺,夜睡白取;“相公”遇上疾病,家庭困难,“掌柜”概不负责。因其工作经历无比艰辛,故俗称“熬相公”。


“相公”的学习范围较广泛,要学习经营态度和语言、商品知识、财会学、珠算等。


商人在柜台明写“目下一言为定,早晚市价不同”,其特点是:同样商品,同样质量,不同时间,价格不同。商品市场充裕,就薄利多销,多中求利;在市场过剩时,就跌价抛售;市场缺货,就以少为贵、以稀为贵,立即涨价,甚或暴涨。中药材价格有“自古皇粮有价药无价”之说,常是地产药看市场,外来药稀有定价。1947年,县城私人“协和医院”一支“盘尼西林”针剂销价7斗麦(1斗=30斤,1斤=500克)。抗战期间,药价变化反常,农民挑一担山萸肉到马山口出售,能换回几十斤粮食。抗战后期,金融市场动荡,物资奇缺,加上官吏贪污和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造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严重打击了商业经营,一些药商早上高价购买的药材,到晚上币值跌落千丈;有的药商囤积大量山萸肉,然而市场价格猛跌,导致破产倒闭。


五、私人药业经营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山口成立工商联合会,将528户2540人,按行业分中药业、药行业、手工业、实货业、锅炉业、摊贩业等6个行业,实行归口管理。


1951年,政府颁布了保护工商业的六项规定,使私营药业有了生机。1952年,开始“五反”运动,对工商业中的偷税漏税、偷工减料、以假充真、牟取暴利的不法行为进行了打击。


1953年,马山口成立国营购销经理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马山薛保恒”“樊宗周”“张旭堂”“樊云龙”等5家药铺,首先组成了“马山第一联合诊所”。


1955年,“马山双盛”“豫太”等6家药铺联合起来,归并于“马山供销社”;“协和恒”等3家药行,到县城十字街东开设旅店;1956年,“天泰生”号等26家药店,先后与供销社合并。“敬心诚”号与内乡县药材经理部合并;同时,县城内和各集镇的个体药业经营者都走上公私合营的道路。


六、中药制药厂的发展历程


创建中药制药厂1956年,马山原药业人员进入马山供销社,一部分人员组建了“马山制药厂”。该厂起初从事部分中药材的加工制造,后发展成为中成药的生产厂家。


生产规模该厂初建时仅18名工作人员,1953年增至24人,有厂长、会计、保管、技术员(配方医生)及推销员。该厂利用牲畜、石碾、石磨、竹筛等简单的生产工具,加工生产的品种有: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惊风丸等十几种中成药。该厂所制中成药主要在当地销售,后逐步推销到山西、河北、湖北等地。


1959年,为适应生产需要,该厂发展了马力柴油机、丸药机、切药机、粉药机、分离机、密位推箕机,并建立了药品质量检化室。该厂人员增至34人,生产销售规模逐渐扩大。为了加强管理,使其发展,将厂址迁至内乡县西关罗岗,经营性质为内乡国营企业,属内乡商业局领导。


1961年,该厂更名为内乡医药公司制药厂。该厂生产的中成药品种达30多个,有惊风丸、如意丸、点舌丹、七厘散、天王补心丹、补中益气丸、藿香正气丸、虎骨追风膏、二目丸、六神丸、木香丸、四消丸、四制丸、槟榔丸、七制香附丸、归脾丸、健脾丸,以及眼药水和其他药膏等。由于产品质优色好,符合国家药检标准,销售到上海、青海、湖北和东北三省等,在十几个省市供不应求,年产值达十多万元,被地区医药公司列为计划生产厂。后来,产品由自销变成包销,原料由自购变为计划调拨。


药厂停办由于各种原因,该厂在1964年10月决定解散。该厂先后调走骨干,又处理了物资机器等事项。最后,内乡县制药厂由罗岗迁至县北关,改为内乡县医药公司中药饮片加工厂。


七、药行经营模式


20世纪初期,在马山口镇经营药业的当数“天泰生”商号。该商号经营实力较强,业务人员近40人,经营门面10多间,仓库22间,收购、批发、零售兼营。该商号在禹县(今禹州市)租房18间,雇佣8人,并在武汉、沙市、广州、长沙、恩施、湘潭、天津、郑州等地设有“站庄”,了解信息,掌握货源,或就地收购,或签订合同,或联系发送货物。该商号还自编一套“密电码”往返联系。“密电码”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0个中文字代表“1、2、3、4、5、6、7、8、9、0”10个阿拉伯数字。工作人员将了解到的信息用密码发回,商号内再用密码回答,以防泄密。


“天泰生”商号发出的货物,都有武装保镖和业务人员押运。例如雇用劳力50多人向广州运药材,往返时间3个月,每一位脚夫可得小麦250公斤。该商号的零售药店,从业人员均掌握所经营中药的性能、配伍等。凡零售中药,每种经戳子后装入包药签,药签印有该药性能、产地和注意事项。零售药精心炮制,切、炙、炒、炮从不偷工减料。以槟榔为例,每一个下刀120多片,透亮如纸。该商号从股东王元庆、经理阎永顺到业务员,对顾客均是殷勤接待,笑迎入店,让座敬烟(水烟),办完事后送出门店,躬身告别,始终如一。因此,“天泰生”号声誉远扬。


药材行大多都是一杆秤、几个人,代客买卖,收取佣金。或者受药商之托,代存、代卖、代购,故平时吞吞吐吐,低价来高价去,囤迟卖快,从中牟利。药商称他们是“买牌子生意”。较大的药行有29家,从业人员253人。


药杂兼营商号有“复兴恒”“复兴正”等30多家,名为杂货店,实以药主,分别兼营蚕丝、生漆、桐油等。如“复兴正”名曰丝行,而药却经营于许多省市,湖北汉口、安徽亳县(今豪州市)及禹县都设有药材购销联络点。1942年,“复兴正”商号首次用汽车由汉口运回黄连,轰动全镇。


“泽生永”商号名为丝行,但多经营珍贵中药材,如全虫、土元、金钗等品种。这些品种主要直销上海,该商号十分注重商品的规格和包装。


药铺有“张旭堂”“薛保恒”等9家,大多是“自东自掌自是医生”。论开单卖药,“张旭堂”医术高明,药物汤头口背无数,论病4剂药,前2剂试探病情(称米汤药),后2剂定叫病愈,顾客满门,生意兴隆。部分药铺聘请坐堂医,看病开单,还自制丸药、眼药,予以出售。


吞吐即囤滞卖快。在马山口镇有垄断资金能力的是“同和庆”商号,也称“同活家”,系秦绍白有地数10倾,跨内乡、邓州、西峡、镇平、南召5县,在马山口占有半数以上街房,雇人经营,收入为地租、房租、高利贷,多数转化为商业资本,用来垄断市场,囤积居奇。有一次,乘山萸肉上市季节,压价收购30万斤之多;全虫市场过剩,压价收购达万斤;乘武汉中药材市场杜仲、麝香有机可投,大量收购了杜仲、麝香。


此外,市上药材摊贩甚多,他们没有门面和私房舍,以摆摊买卖药物为主;同时,还有川流不息的药贩,以转手倒卖药材为业。



八、中药材资源普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中药材的发展十分关注。毛主席指出:“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和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


自1957年,县政府多次向各乡传达国家政策,药材种植任务,使中药材品种、数量都有了大幅增加。1972年,县政府组织卫生局(卫生健康部门)、医药公司等单位,抽调人员对地道药材进行了全面采集普查,并编写了《内乡县中药材名录》,共编入中药材968种。1975年,卫生局组织医务人员、干部、老药农和赤脚医生3400人,组成中药普查队,连续3年进行全面普查,共普查出中草药1062种,收购作为药用的428种,其中能向社会提供药用的300余种。1985年,内乡县政府组织林业局、卫生局、医药局等单位联合抽调人员,对全县中药材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1987年普查工作结束。


经过普查,编写了《内乡县中药资源名录》,列出了内乡县中药资源涉及220个科、1062个品种,总蕴量2930万公斤,可谓是中药材宝库。


作者简介

许文振,内乡县中医院党支部书记,三级主任医师,南阳市深化改革委员会改革研究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分会常委,市中医药学会优秀专家,市中医康复分会副主委,县政协常委。

李薇薇,中共党员,主任中医师,河南省青苗人才。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肿瘤病学专业委员、河南省老年肿瘤学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整合及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李世芳,中共党员,执业药师,内乡县中医药学会理事长。

来源:医药卫生报·第十二版:杏林2023.07.18



阅读22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