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续二)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件大事。要把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2024年12月19日,习近平来到澳门科技大学考察,听取中药质量研究、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情况介绍,了解最新科研成果。习近平还来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考察,听取粤澳共建中医药高端科技支撑平台的情况介绍,对他们整合多学科先进技术,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做法表示肯定。)
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护、传承精华,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并重,推动中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发展之路。
世界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各国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携手应对全球卫生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加强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推动传统医药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促进传统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医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2024年12月3日,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
近年来,音乐、舞蹈、美食、体育等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新桥梁,双方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不断加深。巴西可爱的动物水豚、波萨诺瓦音乐、特色舞蹈桑巴和战舞在中国广受欢迎,中国春节等传统节日、中医药等传统文化为越来越多的巴西人民所熟知,两国青年、记者、学者互动频繁,地方交往积极活跃。
中巴文化丰富多彩、魅力独特,交相辉映、相互吸引。双方要继续发扬开放包容的优良传统,深化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旅游、地方等领域交流合作,使两国在对方人民心中更加真实、立体、鲜活,为赓续中巴传统友谊培育更多民间使者,让两国文明在友好交往中和谐共生、兼容并蓄,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4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巴西《圣保罗页报》发表题为《万里交好共命运 携手扬帆正当时》的署名文章)
双方愿全面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夯实中塔世代友好的民意基础。用好中塔中医药中心、鲁班工坊等平台,加紧推进互设文化中心,支持两国在青年、媒体、智库、妇女、教育等领域开展更多交流。
(2024年7月5日,习近平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在杜尚别总统府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说)
从孔子学院到鲁班工坊,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会语言、懂技术的生力军,他们投身到两国发展和合作的热潮之中。从中塔中医药中心到“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中国传统医学借助现代技术,为两国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从文化日、研讨会到互派留学生、翻译出版书籍,民相亲、心相通的涓涓细流持续汇入两国友好的大海。两国省州市结好已经达到9对,中塔友好事业不断迸发出新活力。
(2024年7月5日,在对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在塔吉克斯坦《人民报》和“霍瓦尔”国家通讯社发表题为《共创中塔关系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
文明对话对促进世界和平和睦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方愿为本组织国家文明对话提供优质平台,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等民间机构作用,继续办好传统医学论坛、民间友好论坛、青年交流营、青年发展论坛等品牌活动,在本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青岛主办绿色发展论坛、妇女论坛,欢迎各方积极参与。
(2024年7月4日,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携手构建更加美好的上海合作组织家园》)
双方要充分发挥吉尔吉斯斯坦中医药中心、中国文化中心、鲁班工坊等平台作用,培育更多中吉友好合作的接班人。中方愿同吉方加强协调合作,继续做优做强中国-中亚机制,确保上海合作组织朝着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正确方向发展。
(2024年7月3日,习近平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前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时强调)
中方邀请中亚国家参与“文化丝路”计划,将在中亚设立更多传统医学中心,加快互设文化中心,继续向中亚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支持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办好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和中国-中亚媒体高端对话交流活动,推动开展“中国-中亚文化和旅游之都”评选活动、开行面向中亚的人文旅游专列。
(2023年5月19日,习近平在中国-中亚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在考察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时强调)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土积极开展疫苗合作,充分体现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合作理念。双方要继续加强医疗卫生合作以及传统医学领域的交流互鉴,加快在土库曼斯坦设立传统医学中心。
(2023年1月6日,习近平同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举行会谈时说)
三是卫生健康共同行动。中方愿同阿方共建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和疫苗创新与研发合作联盟,在阿国实施5个中医药合作项目,继续派遣中国医疗队到阿国工作,实施2000例白内障义诊手术,为阿国民众提供远程医疗健康服务。
(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在利雅得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时说)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进步。我们要深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媒体、广电等领域合作,继续办好青年交流营、妇女论坛、民间友好论坛、传统医学论坛等品牌活动,支持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等民间机构发挥应有作用。
(2022年9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