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仲景文化 成就健康梦想
——南阳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纪实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主办,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南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南阳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于10月23日胜利落下帷幕。本次节会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大中医、大健康、大民生、大产业”为主题,围绕建设“医圣故里、美丽南阳、健康之都”的目标,在节会组委会和全市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成功实现了由过去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到今天的“政府指导、学术主导、社团主办、企业运作”及“高规格、小规模、实绩效、大传播”的主题转型,效果超出预期,受到广泛赞誉,取得圆满成功。
一、主要活动开展情况
(一)学术板块
本届医药节开幕式与“医圣仲景南阳论坛”主题报告会合并举行。今年创设的“医圣仲景南阳论坛”,以“弘扬仲景文化,成就健康梦想”为主题。来自各地的900余位(市外600余名)学者、专家、领导、客商齐聚医圣故里,参加节会论坛,聚焦国家中医药发展热点,弘扬仲景学术文化,顺应民生健康产业需求,探索南阳发展路径。高规格的学术嘉宾,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河南省人大副主任李文慧,省政府副省长张广智,省政协副主席高体健等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李连达、吴以岭,国医大师张学文,全国著名文化学者二月河,以及百余位中医药专家教授、行业专业的领军领袖为节会论坛增辉添彩,并塑造、铺陈了良好的学风和文风。
本次“仲景论坛”分主论坛和分论坛,主论坛文化名流、院士大师云集,开坛布道精彩纷呈。穆为民、二月河、王庆国、刘延淮、张学文、李连达先后开讲,从张仲景文化的南阳基因和时代价值、中医药与传统文化(文圣与医圣的文化比较)、仲景医学与个体化诊疗时代、我国中医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论“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药临床再评价的特殊性等论题,娓娓道来,连通古今中外,高屋建瓴,志达高远未来。而《南阳宣言》的发布,标志着“仲景论坛”迈出里程碑式的创始脚步,“倡导传承、创新与发展,注重开放、包容与共享,致力于多元对话、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现代医学菁华,吸收跨学科研究成果,继往开来,发扬光大,让中医药在人类健康工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分论坛有三:
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部主办的医圣仲景南阳国际论坛暨海峡两岸中医药与太极养生文化研讨会在中泰豪生大酒店举行,与会代表230人,其中台湾代表11人。主讲专家和讲题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省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吴以岭教授的“络病证治与脉络学说——仲景学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 孙光荣教授的“中医临证优势”;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王庆国教授的“仲景医学与个体化诊疗时代”;陈氏太极拳第19代传人、中国温县庆州武院院长陈庆洲先生的“太极与养生”;台湾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协会会长 梁克玮博士的“从仲景学说看汉代对呃逆病症的认识”;北京仲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经方沙龙主席、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 冯学功主任医师的“热爱生命 拥抱经方”;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主席、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雒晓东主任的“《伤寒论》类方的历史渊源和临床运用思路”;中华运气医学学会(澳门)会长,澳门尚医馆综合诊疗中心主任,珠海平安医院专家 孙洁博士的“澳门中医药发展的优势与特色”;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秘书长陈明主任医师的“《伤寒论》太阳病误汗原因分析”;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副院长、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院长 张炜主任医师的“白云阁藏版《伤寒杂病论》对仲景学说的贡献浅论”;甘肃经方论坛主席 李俊宜先生的“国际经方论坛联盟要成为振兴中医的能量场”;全国经方临床论坛主席、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周立华主任医师的“半夏泻心汤的多角度解读与多效性证明——让经方走出象牙塔”,从多元视角、不同角度解读了仲景医学与中医学的发展思路。两天的讲坛、爆满的会场,凝聚着专家们飞扬的智慧,饱含着代表们共鸣的心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的《医圣仲景南阳论坛》之“三部六病”专题分论坛在我市圣泰假日酒店举行,与会代表130人,来自内蒙古、山西的仲景学者参加了学术研讨活动。主讲专家和讲题分别是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宿明良主任医师的“小柴胡汤是协调疗法的方药基础”;山西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何丽清教授的“经典方药量效关系研究举例”;海南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刘东红先生的“建立三部六病临床医学规范”;臧东来先生的“试论‘太阳之为病’的多义性”;石西康先生的“三部六病协调疗法与治未病”;武德卿先生的“协调疗法的应用与发展”;康守义先生的“浅谈《伤寒论》的鉴别诊断”;徐建东先生的“三部六病辨证体系的传承与发展”;李忠辉先生的“谈谈桂枝汤”;刘剑波先生的“中西医不同的两个‘三部六病’”;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惠生主任医师的“创新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动力”;晋中市中医院赵卫星主任医师的“论三部六病的典型美”;南阳市中医院副院长、南阳市儿童医院院长张炜主任医师的“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的特点和贡献”;山西省中医院杜秀娟主任医师的“三部六病方的临床应用体会”;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主任医师、硕导马文辉先生的“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浅析”,演讲学者从不同层面阐发了仲景医学“三部六病”学术流派的精髓内容。本论坛与会代表分别由内蒙古仲景学说分会成立大会代表、三部六病研讨会讲习专家、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主任中医师)代表、中医实用技术“浮针”“定点锤”培训班代表参加,人员精炼,有一定的涵盖辐射面,显示了医圣故里、仲景品牌的号召力。
深圳海王集团主办的中药开发应用分论坛在建业森林半岛假日酒店举行,主题为“谋变图存,跨越发展——道地药材开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与会代表170人,来自全国30余家药企高管、80余位中药流通相关业务经理、10余名台港澳产业界人士出席研讨活动。主讲嘉宾和讲题分别是台湾中华中草药生技发展协会理事长杨荣光博士的“南阳市建构健康产业医药园——经贸展销营运中心规划架构”;海王集团银河医药投资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王志宏女士的“弘扬国粹,引领未来——中华仲景中医药产业园项目介绍”;南台科技大学生物科技系教授褚俊杰先生的“植物新药国际法规与中药的机会”;台湾美梭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美雯女士的“RTSES天然物医疗健康素开发辅助平台”。围绕中药产业与南阳机遇、国际化与市场前景,与会代表感受到了医圣故里道地中药发展的契机与商机、技术与理念、文化与愿景的交织融合,让人耳目一新,启迪良多。
(二)产业板块
10月23日上午,在建业森林半岛假日酒店二楼中原厅举行了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中医药项目信息发布暨项目签约仪式。仪式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张伟主持,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吴东焕致辞,市中医药发展办副主任桂延耀发布南阳中医药“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及下步对外招商信息:对南阳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的优势资源,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到政策环境作以介绍;对“十二五”规划中,职能机构健全、中医院建设、产业项目发展、种植基地规模、海峡两岸交流等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对下步对外招商信息发布了重点项目三大类44项,其中中药和保健食品种植加工、销售类32项,中医药科技研发类9项,产业集聚区合作开发类3项。
宛城区政府副区长王付平作“张仲景医药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解读”,对集聚区建设的整体思路、构建的产业体系、主要发展的产业链及产品簇群、建设内容、支撑平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中医药项目对接洽谈、合作签约方面,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台湾中华中草药生技发展协会签订了“两岸合作发展中药产业框架协议”。在中医药产业具体对接洽谈方面,本次共有5个项目签订了相关建设合作意向,具体是:南阳新区管委会和海王集团签订的“现代中药产业园区项目”;南阳新区管委会和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签订“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大商业•大健康•大南药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南阳市卧龙区政府和国药控股南阳有限公司签订的“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南阳市中医院和台湾顺天堂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庄松荣制药厂有限公司签订的“海峡两岸中药产业合作发展协议”。涉及投资金额达35.5亿元。
为搭建中医药产业交流合作平台, 22日下午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建豫主持召开了中医药产业对接洽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国药集团、海王集团、广药集团、台湾中华中草药生技发展协会、香港商联会等企业老总,本地知名企业负责人20余人,以及各相关县区副县长、招商局局长。会上,刘树华副市长对南阳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做以详细介绍,各参会企业老总也就本企业的投资方向,对南阳中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建言献策。会议为政府与企业的互信沟通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三)惠民板块
在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期间,我市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惠民活动。主要有10月19日-25日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惠民周活动、节会期间的大型义诊和中医特色疗法展示活动、张仲景养生城健康大讲堂、宛西健康大讲堂等活动。
10月19日-25日,作为医药节预热加油、浓墨重彩的惠民活动,我市组织了持续一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惠民周活动。全市各县市区数千名中医药工作者参与其中,共组织中医药健康宣教30余场,宣教群众一万余人,发放中医药科普知识手册20万册;各级中医医院开展院内义诊27000余人次,院内中医非药物疗法免费体验12000人次,使百姓得到诊疗实惠,使中医药知识得到广泛普及。
22-23日,在市广电中心广场举行了大型义诊和中医特色疗法展示活动。来自省直中医医疗单位(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二附院、三附院、洛阳正骨医院)的8位专家和南阳市新评选出的两位“南阳中医大师”、“十大中医名师”、20位学科带头人和其他中医专家共计60人在现场为广大群众开展义诊服务;来自全市21家医院的80余人在现场展示40余种中医特色疗法,如各种针法、灸法、火罐等,而像五行灸、葫芦灸、麦粒灸等展示项目则是首次在节会上亮相。节会现场还有来自民间的30家中医特色疗法展示组进行了民间技法表演。来自省、市的60余家展示单位同台竞技,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达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效果。
节会开幕的22日下午,张仲景养生城健康大讲堂在市广电中心演播大厅举行,来自全市1000余名社会各界群众参与聆听了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所作的健康养生讲座。
与此同时,宛西健康大讲堂在市丽都花园酒店二楼会议室举行,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韦大文主讲秋季养生、秋季常见病防治,张仲景大药房的会员群众400余人参加讲座,妙趣横生的讲演使难解的中医术语变得通俗易懂,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四)文化公益板块
本届节会文化公益板块热点纷呈,“医圣张仲景像”的发布,“经方碑林”的奠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会址移设南阳医圣祠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研究所所长杨士莪向南阳张仲景博物馆赠送民国时期南阳首任知府杨鹤汀亲撰手书的《伤寒论浅歌》手稿,南阳“中医大师”及“中医十大名师”命名仪式,“经方论坛国际协作联盟”成立,“医圣仲景南阳论坛开坛纪念碑”揭幕,南阳电视台持续热播的南阳中医名师人物专访系列节目,河南省南阳张仲景基金会募捐活动,央视四套《中华医药》栏目采风活动,中国中医药报的整版报道等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受众多元,传媒迅捷,真正体现了本届节会“小规模、大传播”的绩效原则。
作为南阳中医药事业发展、公益融资的渠道平台,河南省南阳张仲景基金会于23日上午在南阳建业森林半岛假日酒店举行了张仲景基金会募捐活动。各界人士及知名药企嘉宾代表约150人出席本次活动。河南宛西制药股份公司、深圳海王集团、中国医药集团等药企聚力援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南阳大新实业公司积极参与,现场募捐金额达数百万元。企业单位的真诚善举感动着与会的嘉宾,香港中药联商会代表当场宣布赠送本届节会主办方6个水晶纪念牌。所有这些,彰显了社会各界、企业高层对医圣故里、对南阳张仲景事业的认同和支持、厚望和奉献。
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中医药学会仲景专业分会成立大会挥师南阳,在医圣故里张仲景医药节期间举行,这既是仲景医学专业学术的盛会,也是医圣品牌、仲景文化的吸引力所在。瞻拜先师,崇仰圣地,感受南阳中医药文化氛围,成为千里迢迢、纷至沓来的仲景学子的心声。
二、本届节会取得成效及突出特点
(一)活动层次高 突出大主题
本届医药文化节以“大中医、大健康、大民生、大产业”为主题 ,以“高规格、小规模、实绩效、大传播”的原则,突出仲景品牌的打造。来自各地900余名、包括海内外600余位学者、专家、领导、客商齐聚医圣故里,参加节会论坛。高规格的学术嘉宾,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三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名国医大师、全国著名文化学者二月河以及百余位中医药专家教授、行业专业的领军领袖的加盟出席,为本届节会增辉添彩,给力加分。本届节会主办单位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药协会”,实现了从“政府”到“社团”的转型。可以说本届节会高位启动,影响深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在医药节开幕式致辞中强调,近期国务院出台文件,将全面发展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列为发展健康服务业主要任务之一,凸显了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业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医药发挥独特优势提供了新的契机。希望南阳市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积极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不断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大力提升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发挥好张仲景医药文化节这一中医药界知名的展会品牌。
在论坛主题报告会上,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作了题为《传承医圣仲景文化 成就健康中国梦想》的主题演讲,围绕“大中医、大健康、大民生、大产业”的主题,提出了优先发展仲景服务业、建立国家健康养生CBD的概念,为南阳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塑形打造指明了方向。
(二)务实办会 突出大中医
本届节会,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勤俭节约的“八项规定”和狠刹“四风”等有关要求,遵照内容丰富、形式简化的原则,压缩节会时间,减少政府资金投入,控制接待规模、规格,务求实效。在活动设置上,突出大中医、大学术特点,对内容近似的论坛、研讨会进行科学整合,策划推出了“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提高了活动档次。张仲景不再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文化大使”角色,不再是被“借来”服务经济发展的舞台道具,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本真,实现了仲景医学发展的自身价值、自身作用、自身使命的历史回归,实现了以张仲景品牌、学术、文化、产业为代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肇始开端。
22日,伴随着洪亮的铜锣声,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开坛,并发表《南阳宣言》,号召社会各界共同打造医圣故里仲景文化交流的主阵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今后每年论坛开坛,都将按论坛举办次数敲响铜锣,传承学术,传扬文化,鸣示天下。
“仲景论坛”是本届节会的主题、主角、主轴,是最耀眼的出彩点、靓丽点、着力点。“仲景论坛”的实质内涵,成就了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的成功和圆满,实现了张仲景、中医药、医圣文化、惠民健康的盛大医药节主题。从主论坛到分论坛,从学术到文化,从民生到产业,有主讲、有分论,有前瞻、有争鸣,有名医表彰、有名师义诊,有捐款赠书、有祭拜奠基,有本地健康大讲堂、有经方学子大行动,有国内知名学者专家、有台港澳业界嘉宾,有经方国际联盟成立、有省级仲景分会成立,有国内学术大家、有国际产业视野,有开坛铜锣、有经方碑林,有特色疗法展览展示、有中医实用技术培训,有项目信息发布、有投资产业商机,可谓医、保、教簇簇繁花,产、研、文点点绣锦。
“仲景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南阳中医药发展、仲景品牌的打造、节会文化的转型带来新的动力、新的希望和新的未来。
(三)弘扬文化 彰显大健康
本届医药节高举仲景文化大旗,大力弘扬中医药学术和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将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海峡两岸中医药与太极养生文化研讨会、道地药材发展论坛、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之“三部六病”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上,国医大师张学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吴以岭,著名作家二月河,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庆国,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延淮等文化名流、院士大家,紧紧围绕中医药与传统文化、中医药的国际化等主题分别阐述主旨报告,大师学者的精辟论点闪烁着思想和智慧的火花,为我市弘扬仲景文化、做大做强健康服务产业提供了质朴、光耀的思想动力。
本届医药节还向全球华人发布了“医圣张仲景像”,举行了我国最大的仲景经方碑林建设的奠基仪式,命名了南阳“中医大师”及“中医十大名师”,靓丽的活动使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群星闪耀,精彩连连。
(四)义诊体验 惠及大民生
本届节会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服务百姓,惠民利民”作为重点,积极组织,认真开展了中医药科普文化知识宣传、名中医义诊、特色诊疗体验、中医药健康养生、中医药“四进”(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军营)和仲景健康大讲堂等活动,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其中,乐享中医药服务,使医药节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节日、中医药健康的节日,成为民心、民愿、民生工程。
为期一周的全市范围的中医药服务惠民系列活动,出动近万名中医药工作者,让老百姓感受很深,受益颇大。省直4家医院和我市21家医疗机构的80余名中医专家参加了义诊活动,同时本届医药节还专设了中医特色诊疗体验项目,来自全市的80多名医师在特色诊疗展示区,开展针灸、拔罐、刮痧、小针刀、水针刀、五行灸、葫芦灸、麦粒灸等40余种中医特色诊疗示范展示。广大群众纷纷表示,本届医药节名医专家荟萃,体验项目广泛,诊疗服务实实在在,切实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中医药的惠民、利民、亲民本色。
(五)整合资源 助推大产业
本届节会,中医药项目推介签约成为其中的看点和亮点,也是南阳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内容。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把分解落实《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主要内容,对发布项目认真筛选,反复论证,整体打包,实实在在发布、签约了一批好项目、大项目。
在23日举行的中医药项目信息发布暨签约仪式上,我市发布了中药和保健食品种植加工销售、中医药科技研发、张仲景医药文化产业等3大类44项中医药项目,现场签约6项,签约资金35.5亿元,洽谈对接项目3项,为我市中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舆论引导 打响大品牌
我市宣传部门高度重视节会工作,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地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打响仲景品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
区域内,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阳电视台、南阳电台等媒体大力宣传节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调动全市上下支持、参与张仲景医药节活动。
区域外,市委外宣办主动与中央、香港以及省内主流媒体联络,推介节会,积极邀请各媒体来宛采访。本届医药节得到了知名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全程参会。节会期间,海内外主流媒体和全国各大门户网站共刊播、转发相关报道300余篇(条),中国中医药报连续刊发报道,整版采编节会内容,扩大了南阳的知名度。文传电讯,网络传媒,波及面达到东南亚,影响力遍及全国。
三、存在问题和打算建议
存在问题有二:本届节会在取得明显成效和重大突破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节会论坛国际性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外来参展参会的知名中医药企业、学者凤毛麟角;个别活动组织不够严密;市场化、专业化运作节会的方法需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一)中医药品牌会展的组织架构尚不完善
我市虽举办十届节会,但仍缺乏周密、细致的顶层设计,中医药品牌会展的组织架构尚待进一步完善。
(二)互动交流、学科交叉的力度不够
本届节会论坛虽分一个主论坛、三个分论坛,但仍有局限性,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够,学术报告的互动交流不足,论坛的会期时间略显紧张,争鸣效果略有影响。今后应鼓励跨学科交流,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吸取知识,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打算建议有四:为巩固扩大节会成果,更好地筹办张仲景医药节和仲景论坛,推动我市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特建议如下:
(一)整理节会和论坛的成果。包括每个分项活动的概况、新观点、好经验、学术成果、项目计划、资料图片、合作意向等等,分门别类、收集整理,让这些成果共享,同时按部门职责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区县、企业等,抓好后续跟进和推动落实。
(二)高标准、顶层设计“仲景品牌”的健康服务业规划。建议由市发改委牵头规划,卫生、中医药、食品药品监督、民政、工商、旅游、文广新、人社、教育、商务、农业、体育、金融、保险等部门参与,抓住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决策部署的机遇,运用本届节的讨论成果,围绕“仲景健康”服务业这条主线,突出仲景品牌,统筹制定医疗服务、中药产业、养老养生、服务贸易、保健保险、旅游休闲、仲景文化、教育科研(简称医、药、养、贸、保、游、文、教)八位一体的健康产业规划。
(三)加大在中医药发展和仲景文化弘扬上的工作力度,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张仲景文化、学术的继承与弘扬,进一步提升“医圣仲景南阳论坛”的规划和举办档次,研究论证医圣祠、伤寒论、南阳盆地的申遗、申忆、申自工作,多渠道、多途径弘扬仲景文化和学术;二是抓本届节会发布推介项目、签约项目和重点中医药项目的跟踪、督导、落地及实施;三是启动并抓好我市中医药预防保健试点市的各项工作,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四)尽早启动下届“仲景论坛”和十二届节会的谋划工作,特别是进一步探索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模式,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中医药企业、协会、策划公司、展览公司、中介机构等,加强联系合作,逐步将节会承办权交由企业、公司、协会运作管理,走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持续发展之路。